甘肃定西:“333”锻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委组织部 李世福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全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333”工作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搭建“三个平台”,夯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基础。一是搭建人才选拔平台。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调查,把具有种殖、养殖、加工等技术的专业户、示范户,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和文化艺术类人才,具有经营和管理经验的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人才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二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把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纳入全区精准扶贫劳动力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训、马铃薯产业人才培养培训等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开展培训工作;每年选送400名左右的优秀人才到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免费学习培训;坚持“整合资源,政府下单,农民点菜,部门主厨”的培训模式,依托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实用人才的双向培育。三是搭建人才创业平台。以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为平台,充分利用马铃薯、草牧、蔬菜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基地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形式的生产格局,推动了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区已鼓励支持42名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6家,建立马铃薯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4个,牛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场)65个,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0个。

构建“三个机制”,激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活力。一是构建人才流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干部人才支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从省市区直单位和乡镇选派548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450名专业科技人员组成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派驻到全区135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活动;选派18名科技特派员到15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二是构建表彰激励机制。立足三农实际,把评定对象的技术水平、生产经营业绩、解决农业技术难题的能力和在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方面发挥的作用作为主要依据,淡化学历、资历要求,提升了职称评定水平;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注重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有技术职称的优秀实用人才培养成村干部。三是构建动态管理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逐步形成了一套能进能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动态管理运行机制,每年底到实用人才所在单位、村听取群众反映,公开民主评议,综合了解实用人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发挥情况等,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行重新评估审定,对那些不符合农村实用人才条件的人员,取消其称号和相关待遇,同时,把那些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人员吸纳到农村实用人才库进行管理。

坚持“三个加强”,优化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全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合力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格局。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同时,在甘肃农民报、定西日报、定西安定网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基层人才科技致富、艰苦创业的事迹,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5”文件》,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证件办理、技术攻关、税收优惠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服务;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发挥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乡镇业余党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培训网点的作用,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无偿技术培训服务。三是加强沟通联系。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意见》要求,对紧缺专业特色人才、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由党委(党组)主要领导联系服务;建立区直部门和乡镇干部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保持与农村实用人才的经常性联系,定期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到农村实用人才中间,当好参谋、尽好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
上一篇 2021-03-10
下一篇 2021-03-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