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党员干部应该是这样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白沙镇选调生 王一涵

近日,自己观看了一部人物传记电影《柳青》,该影片通过还原解放初期的陕西关中农村真实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了党员干部柳青扎根基层创作名著《创业史》的历程。

作品之中所展现出来的柳青,存在着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是在这一个个的矛盾之中,柳青同志的一个个选择才能更加凸显出一位真实而高大的党员干部形象。时代在变化,世界在运动,但总有的东西如老酒一般,越陈越香,难以变质,就正如《柳青》之中所描绘出的党员干部应有形象。

党员干部的形象应是“黏成一块”的群众立场。剃头,穿上粗布衣服,和群众一起学抽旱烟。柳青同志的深入群众,是切实看群众所看,做群众所做,把自己活成了群众的样子,把群众装在了自己心中。一名立誓要为群众服务的党员干部,却连群众的生活都不愿意去体验,是不能站稳群众立场的。

当前社会中,党员干部各种形式站不稳群众立场的软骨病,归根结底是将自己的身份视为超然于群众的特权身份。想的是朝九晚五、金银饭碗、待遇良好,做的是加班抱怨、懒惰推诿、安逸享受,便难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而想要真正站稳群众立场,最好的药方柳青同志也给出了,那便是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学群众生活,感群众疾苦。多交几个群众朋友,了解他们生活、工作的状况,体会一下他们的工作时长、年薪水平,试着以他们的方式生活一番。正如被群众好评的“外卖局长”,让自己“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站稳群众立场,与群众“黏成一块”。

党员干部的形象是“我都得管”的使命担当。在八分钱可以买一个鸡蛋的年代里,柳青同志拿出1.6万稿费修建了王曲机械厂和王曲医院。甚至再预支了第二部创业史的7000元稿酬,为皇甫村民通上电。“没想到给自己留一点吗?”面对新青年编辑的询问,柳青却答非所问地回答道,“凡是百姓的事情,我都得管”。

一句“我都得管”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担当。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回顾百年党史,正是靠着一位位如柳青这样的党员干部将人民的事“都得管”,才成让如今的党逢百年仍风华正茂。全面脱贫攻坚的不落下一个,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放弃一人,正是放大到了全党的“我都得管”。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员干部的“特殊利益”,是不能推卸的“都得管”。我们也许不必要如柳青先生一般倾尽所有家财,但仍然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塑造出党员干部“我都得管”使命担当的应有模样。

《柳青》这部电影最后以柳青同志没有写完《创业史》的遗憾画上了句号。电影可以有结局,但生活没有。新一代党员干部应接过接力棒,从前辈手中接过属于新一代的责任,以“黏成一块”的群众立场、“我都得管”的使命担当,用智慧、才情、热血铸就新的辉煌。我相信在恰逢百年未之大变局的创业史,会在风雨和挑战之中,创造新的一波高潮。

(0)
上一篇 2021-05-27
下一篇 2021-05-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