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捶响鼓” 乡村振兴“战正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委组织部 福组轩

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党建

引领,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进农民福祉。

支部“优化提升”,乡村振兴强“堡垒”。印发《关于推行村党组织领导下的“三中心”工作机制的通知》,指导63个行政村设立党群服务中心、维稳综治中心、农村发展中心,组织920名村干部、工作队成员、驻村管寺干部、后备干部等参与中心工作,通过统一挂牌、明确职责、健全机制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县乡两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星级化”创建评分标准,对全县63个行政村“星级化”创建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评定6星级村11个、7星级村38个、8星级村14个,实行村干部包星认领、县乡定期跟踪管理,不断提升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县委组织部联合县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单位),对2016年以来确定的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进行“回头看”,通过村级自查、乡(镇)初验、县委验收的流程,逐一研判、分析评估,全部转化提升。

队伍“选贤任能”,乡村振兴添“活力”。从县直部门(单位)先后选派210名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累计选派1170名干部参与“访惠聚”驻村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化解乡(镇)乡村振兴工作人少任务重的困难局面。严把村干部入口关,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注重从大学生村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中选拔村干部,切实把政治坚定、靠得住、有文化、有本事、能带富的优秀人才选拔进村领导班子。选派国家公职人员到村任职的通知,通过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的方式,选派14名国家公职人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不断优化改善村“两委”干部队伍整体结构。按照每村储备4-6名要求,拓宽选人视野,着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1村1名大学生”和回乡毕业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优秀双联户长中选拔,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21名,为推进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人才“穿针引线”,乡村振兴赋“动能”。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鼓励在外本土人才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就业,在小额贷款、信息服务、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厚植“归巢创业”沃土。依托“雪都雏鹰展翅工程”,重点抓好本地基础人才培育工作,采取订单、委培、外出考察等方式,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赴疆内外高职院校、产业基地开展技能培训,重点培育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新农人”。围绕“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产业,借助旺源集团人才工作室优势,重点抓好本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育,帮助带领群众致富、发展乡村产业。推行领导干部“牵手”人才制度,每名县处级领导联系1-2名优秀人才,定期召开优秀人才茶话会、谈心会,帮助解决优秀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学方面困难,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经济“改薄倍增”,乡村振兴增“底气”。大力推进“党建+”融合发展模式,指导6个乡(镇)成立产业发展大党委、63个行政村成立产业发展党组织,通过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推行“支部+合作社+农牧民”发展模式,通过群众入股、参与经营、定期分红的方式,吸引120余户农牧民入股枸杞种植、奶制品加工、褐牛养殖等11类专业合作社,聚力生产奶制品、特色牛羊肉等“土特产”130余种。建立党员示范户与农牧户“1+N”帮扶联动机制,筛选出农区养殖、农牧家乐、庭院经济等党员示范户102个,组建“1+N”帮扶对子300余个,开展培训帮带、技术支持、信息共享2300余场次,持续提升农牧民生产经营水平。构建“红色订单”利益联结机制,由基层党支部牵线搭桥,组织农牧民与福海县大尾羊公司、丰吉尔食品有限公司、瓜子商会等经济实体签订农牧产品订单,实现产销一体化,提高农牧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09
下一篇 2021-10-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