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当学“大厨三招”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组织部 周洁

近期,一位名为“美食作家王刚”的朴实小伙于众多美食博主中脱颖而出,在视频媒体上“火出了圈”,将做菜带向了“硬核”和“技术”,看了他的相关采访,不禁感叹,一名大厨必是经过长期学习、反复尝试和不断创新才成长起来的。回看王刚师傅的“走红”之路,基层干部当学“大厨三招”,在抓“细”、出“新”、守“恒”的磨砺与淬炼中日臻优秀。

第一招抓“细”,习煎煮烹炸之功夫,基层干部当有务实落“细”的智慧。

真正的大厨不仅要有颠勺时的气势与果敢,更要有米上雕花的细致与耐性。好厨师出菜前会将盘子先加热好,防止菜品与餐具之间的温差影响最佳的口感风味,这便是细节的意义与魅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基层干部必须要有串珠成链、米中挑粟的细致劲儿、讲究劲儿,若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势必会降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公信力,势必会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甚至走上“异道殊途”。细节是反映基层干部初心是否坚定、作风是否够硬、为政是否务实的一面镜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这个细节制胜的的年代,赢了细节就是赢了民心,这要求基层干部不嫌事情多、头绪乱、内容杂,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细而又细的工作态度,把小事办实、办成、办好,树立起“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正确为民观。高看、多看、细看一眼小事,才能“小中见大”,涵养大格局、扩展广视野、修炼高境界,写好人民满意的大文章,干出复兴有我的大成绩。

第二招出“新”,求创意菜式之妙想,基层干部当葆推陈出“新”的自觉。

现在的餐饮行业已经从传统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从过去的食品决定客人变为现在的客人决定食品,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大厨在制作工艺、就餐方式等多方面不断进行改革,真正的大厨从不会固守一隅,优秀的基层干部亦当如此。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在“百花满园”的激烈竞争中“一枝独秀”的最大法宝。基层干部当破除守固怀旧、畏变怕难的消极思想,切实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积极发挥“头羊”“头雁”的先锋模范作用,变被动为主动。二要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创新资本,学书本理论,学实践方法,做到胸中自有丘壑才能让创新不落空谈,转摄入为输出。三要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创新自觉,把创新融为工作常态,化任务为乐趣。惟创新者可进、可强、可胜,基层干部在工作的路上先出一招,便能在个人成长簿上多记一笔,国家在发展的路上先行一步,便能在国际大比拼上多拿一分。

第三招守“恒”,记食慰人心之初衷,基层干部当怀持之以“恒”的热忱。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一个成功的厨师,并不只依赖青春,更仰仗厚重的经验。”学厨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练习水杂、杀生、打荷、解冻等基本功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放下浮躁,慢慢磨练自己那颗“厨心”,假以时日,坚持不懈,才得始终。基层干部又何尝不是如此?多少人走上岗位之初的雄心壮志和理想抱负,被基层繁琐复杂的工作消磨殆尽,逐渐走向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归路”?“糖丸之父”顾方舟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把年纪仍顶着日头,奔波于田亩之间,为的就是“让农民不再挨饿”的铮铮誓言。纵观各界巨擘,正是因为这份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与坚守才有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基层干部需时刻绷紧初心之弦、常敲本愿之钟,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面前不逃避。以闯的魄力、争的劲头、拼的勇气,祛“三分钟热度”,葆“十二分热情”,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到达高处。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0-14
下一篇 2021-10-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