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要化“单边喊话”为“双向奔赴”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新市镇人民政府 李晗晖

国家治理根基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下好基层治理这一“先手棋”。当前基层治理仍然存在主体“碎片化”、职能权责边界不清晰、协商治理赋能缺失、重“管”轻“治”等问题,缘于多地采用“输入式”治理模式,各方资源未形成“良性互动”,导致政策下沉“营养不良”,应纵深推进资源有效整合,化“单向”为“双向”,才能实现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找准红色坐标,化“单打独斗”为“同心共治”。基层治理要找准“领头雁”,就要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建好党组织体系这座大厦,要激活党支部这个“神经末梢”,以社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网格党支部为重要抓手,打造基层“党建联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引擎”,党建带联建,整合“社区+驻辖区单位+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实施多元共治,打破基层治理主体“碎片化”困局。要落实责任清单,引导各方力量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实现基层事务的有效监督管理。

激活治理效能,化“政策悬浮”为“动态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把我们党对基层治理的规律性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对于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行百里者半九十”,尽管我们在基层治理的“最前一公里”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仍然亟待破解。要广泛搭建协商平台,积极开展“多方会谈”,实现社情民意和方针政策的双向反馈,推动政策落实落地落细。要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源下沉,加强资源要素供给,为基层“赋权阔能”。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闭环”治理模式,形成“规划—建设—管理—反馈—整改”的有机循环,建立需求菜单,实现全链条全追踪,真正化“供需错位”为“精准配需”。

打破思维壁垒,化“冷眼旁观”为“和衷共济”。“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基层治理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人”字格局、打造“人民共同体”,才能实现“求同存异”。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旗帜作用,有序引导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提升“自治”“共治”的有机效能。要完善社会参与制度,积极探索社情民意协商恳谈机制,设立群众“议事堂”,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提升群众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要积极培育“时代新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向善潮流”,营造文明健康、积极有为的良好氛围,增强基层凝聚力。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1-29
下一篇 2021-11-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