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才的“引”“育”“用”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委组织部 林志浩

事以才立,业以才兴。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财富,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劲引擎、推动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人才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不遗余力”,让更多“千里马”奔涌而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拓宽视野“引”,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人才不会“从天而降”,必须主动出击、积极争取,才能最大程度将人才招揽过来、广纳进来,从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然而,我们往往在引进人才时设置了诸多“条条框框”,唯学历、凭资历、看经历等情况时有发生,限年龄、分区域、论职称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对招才引智十分不利,甚至可能将关键人才、领军人物“挡在门外”。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保持“求贤若渴”的爱才诚心、“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以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的引才举措、创新的招才方式,将人才集聚在一起“干事创业”。要重塑选才标准,把能力摆在首位,多考量与事业发展的“匹配度”、岗位要求的“契合度”,主动打破引才“壁垒”、降低“门槛”,只要能堪重任、挑大梁就为其“开绿灯”,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优化留才环境。不断完善配套措施,积极为人才解决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问题,免去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聚集环境。

科学手段“育”,确保人才“如鱼得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要经历“打磨”、经过“雕琢”,才能成长为栋梁之材。然而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人才的培养锻炼、培育开发,只顾眼前、抓现成,等有需要就“遍地找”,不在培才育才上下功夫、做文章,这不仅会使人才无法激发最大潜能,更不利于长久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完善培养制度体系、科学制定培养计划、创新培养教学模式等措施,使人才“茁壮成长”,逐步打造一支契合现实需要、符合长远发展的过硬人才队伍。要因材施教。结合人才特点、岗位要求、成长规律来制定培养方案,在人才参加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发展、分类指导,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实效性。要实践锻炼。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人才培养不能“纸上谈兵”,要多将人才放在一线“大舞台”上经风雨、见世面,在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现实难题中练就“钢筋铁骨”,从而不断完善自身干事创业的能力框架,更能堪大任、成大业。

立足长处“用”,鼓励人才“中流击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不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每一个都有其“看家本领”,这就需要我们精准识别人才的“独到之处”,从而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充分释放其才能、激发其潜能,最大程度地“人尽其才”。如果我们一味求全责备、苛求完美,渴望人才“十项全能”,不能容人所短、用人所长,就会让人才难以施展才华、发挥才能、贡献才智,出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坚持量才适用的原则,辩证地看待人才的长处和短处,不求全能、不谋全才,实事求是地用其长、避其短,使每一个人才的才华和智慧都用在“刀刃上”。要准确识才。结合人才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岗位意向等因素,在近距离观察、实践中检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辨别人才,从而发现人才的“闪光点”,为下一步精准使用夯实基础。要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人才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敢于作为,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千里马”尽情奔腾、一往无前。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0
下一篇 2022-0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