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干部考察“探头”移至一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委组织部 潘攀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做好新时代干部考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干部考察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风向标”,要前移考察“探头”,全方位、多渠道掌握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的表现,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基层走访中“看”,让考察多沾“泥土味”。在考察干部过程中,仅仅依靠听汇报、看材料,象征性“走程序”,往往不能把干部考实考准。要针对干部的岗位性质和工作范围,多到基层一线实地走访,多角度“看”干部,看政治站位,是否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统筹谋划、服务大局;看责任意识,是否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看群众工作,是否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看担当能力,是否钻研业务、认真履职;看执行效果,是否严密细致抓好工作落实;看纪律意识,是否遵守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从基层走访中自觉克服“衙门作风”,让考察多沾“泥土气”、更有“现场感”。

从干事创业中“察”,让考察饱含“汗水味”。识别一个干部能不能干事,就要把考察的“探头”延伸到干事创业的“现场”,将干部在工作中的日常表现作为评价、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尺,以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抗洪抢险、项目建设等一线工作实绩作为考察干部的重点,采取收集责任清单、掌握进度清单、梳理问题清单等方式,“察”出干部的“含金量”,识别出攻坚破难的“狮子型”干部、锐意进取的“雄鹰型”干部、脚踏实地的“骆驼型”干部和任劳任怨的“黄牛型”干部,让考察饱含苦干实干的“汗水味”。

从党员群众中“听”,让考察充满“人情味”。谈话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组织部门获取信息和了解干部的主要渠道。干部干得怎么样,口碑好不好,不是一次考察说了算,要听群众怎么说。科学考察干部,精准识别干部,不妨走出机关,深入群众,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既听群众怎么说,又听干部自己怎么说,多听听“弦外之音”,让考察“走下去”,将群众“请过来”,察其意、揣其意、辨真伪,通过倾听、观察、分析、比较,做到“知根知底”“知长知短”,确保把人识透、把人用准。

知人方能善任,把干部考察“探头”移至一线,才能真正发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不让好干部“蒙尘”,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国家持续健康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0
下一篇 2022-0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