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好“三板斧” 跳出干部考察“窠臼”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驻县府办纪检监察组 敖思明

“是我自作聪明,不良的生活嗜好毁了我。”回顾起自己的违纪违法事实,打着“借款”名义实则收受贿赂的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原拆迁办主任周俊懊悔不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前程。周俊作为原拆迁办主任,手握实权,前途更是光明,却由于沾染赌博恶习,以收受贿赂方式还债,最终被开除公职并入刑,毁了自己和家庭。这样的教训并非鲜例,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公职人员难以临渊止步?除了不良生活嗜好的缘故,更在于干部考察“画像”时走形式,让干部“带病”提拔,助推了这些人在不归路上“加速”,也破坏了党风政风。因此,干部考察挥好“三板斧”,跳出形式主义窠臼,画清、画准干部政治品格、能力水平、个性特征、工作实绩等,树立起基层认同、群众信任的用人导向。

挥好第一斧,斩出为民选才公信力。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现今很多考察者明知干部考察不是小事,事关政府部门以及地方的政治生态,仍在履责时走形式,实则是对考察方式的不认同,对考察对象的不认可,如个别地方为了推进干部年轻化,不仅在年龄上“切”了又“切”,还在身份上“排等级”,让公平、公正打了折扣,降低了基层干事创业的动力。这种情况下,考察者怎会有荣誉感、责任感,进而迸发积极性、主动性?对此,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为民选才的信念,强化城门立木的担当,把功夫下到平时,让倡导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在此时开花、结果,充分彰显为民选才的重要性、使命感,调动考察者、考察对象和其他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其中,提升干部考察的公信力,也让提拔者知敬畏,在新的岗位上向难而行;让落选者平心态,在原有岗位上砥砺奋斗。

挥好第二斧,斩出为民选才质效力。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确定考察对象后的重要环节就是“谈话”,但这个“谈话”不能简单面谈,如找几个人把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情况简单了解一下,简单得出结论就收工,应在收集好考察对象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开展工作。一方面,严格把关谈话对象,避免为达“目标”找人凑数引发基层质疑,如某考察对象常年被抽调至别的部门,考察人员却找不熟悉对象的原单位同事去谈话,这让谈话对象怎么谈?更让谈话对象怎么看待本次考察?怎么看我们的组织?另一方面,开展针对性谈话。谈话除了突出主题之外,可设计一些小切口问题,避免谈话对象泛泛而谈,如“没有任何缺点”的片面评价,或是“还未发现”的搪塞评价,让谈话对象有的放矢,在互动交流中说实话、讲实情,并在谈话中读懂“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挤出谈话中的水分,谈出广度和深度,做到实事求是、内容准确、客观中肯。

挥好第三斧,斩出为民选才奋进力。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干部考察谈话完毕后,不要急着写报告定调,要采取手段,如借助互联网,大胆向社会公示,让信息多飞一会儿,既是防止考察对象心态膨胀,继续保持谦益之心、进取之志,更是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集合群众的力量,全面摸清考察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如抓住他管的事,重点在一线工作场景测实绩,看个人实干劲头、担当精神和工作业绩;抓住他联系的人,通过民主监督、摸底调查、满意度测评等测作风,听大家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同时,深入干部社交圈、朋友圈,看干部“8小时外”的变化;抓个人成长轨迹,通过调阅干部档案,分析干部成长进步史,全面了解各个阶段的组织评价、群众评价及自我评价,掌握干部过去的成绩和不足,分析研判干部的发展方向,让考察报告更加详尽、充实,推动后期安排做到人岗相适,促进考察对象尽快转变角色,融入新工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奋力前行。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30
下一篇 2022-01-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