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

为政之道,在于得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不同于校园里的老师,人民这位“大先生”发脉于中华大地,是日积月累的智慧与力量的化身。强调拜人民为师,即是要求我们从历史的纵深感中感受

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发展的时代感中感受人民身上迸发的强大力量,以此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

拜人民为师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毛泽东主席在不同革命和建设时期,形象地将“人民”比作“上帝”“眼睛”“土地”和“水”,要求把人民当做“孔明”,在人民面前放下臭架子、甘做小学生。在百年建党进程中,无论是革命时期地道战等战争方式,还是建设时期“大包干”、创设乡镇企业等发展方式,都是党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前提下概括的政策方略。百年党史证明,拜人民为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党永葆生机的根本保证。

“为学莫重于尊师”——尊重人民。尊师重道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尊其师则信其道。拜人民为师的先决条件是以谦逊的态度尊重人民和敬畏人民,把人民始终记在心中。党员干部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带着诚意,以谦虚的姿态,走到人民群众当中,面对面向人民群众拜师学艺,听民声、晓民情、聚民意,人民群众才会和你“掏心窝、开小灶、传真经”。倘若师徒错位,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老师”面前“摆架子”“耍官威”,自诩为“官老爷”,在为民办事方面大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破坏干群关系,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只会导致“水亦覆舟”的结局,最终彻底被人民群众抛弃。

“善学常成于好问”——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要牢固建立群众史观,信赖人民、依靠人民,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当作“定盘星”“硬靠山”,主动依靠人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敏而好问”中汲取知识和力量。古语有言,“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党员干部要做到“好问则裕”,必须要当“泥腿子”“快步子”,多调研多走访,到田间地头话家长里短,到群众家中解急难愁盼。党员干部只有依赖人民,“善学善问”,才能从人民群众中获取“金点子”和“良方子”,在工作中产生有价值的智慧火花。

“师之教在于利导”——服务人民。“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老师的教育在于实践中善教利导。拜人民为师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依靠人民群众中服务人民。党员干部做到服务人民,必须把为人民服务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宗旨和核心理念,一方面要“心至”,另一方面要在落实中“身入”。正如总书记提到的“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单开会、发文件不够,必须落到实处”。在具体落实服务人民的事业中,要深入群众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真抓、敢抓、善抓、常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