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塞罕坝“绿色神话”背后的奥秘

安徽省霍山县磨子潭镇人民政府 吴晶鸣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60多年来,塞罕坝由解放前夕“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蜕变成了“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天堂”。如果把这里的树按一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总书记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党员干部当发扬塞罕坝精神,以奋斗之我,赓续百年荣光。

把艰苦创业奉为内核,永葆“咬定青山不放松”之斗志,做林场的实干家。1962年,面对“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塞罕坝林场人没有“小我”的私心牵绊,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神话”,树立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生动范例。正是有这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韧劲、拼劲、闯劲,让塞罕坝人拿下了“娄山关”,攻下了“腊子口”,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为世界创造了“中国牌”的人间奇迹。共产党员们当发扬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赓续塞罕坝人的红色血脉,满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汲取力量,发扬光大,在党和国家的伟大征途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把绿色发展视为支撑,满怀“但令四海歌声平”之情怀,做林场的行动者。“地球卫士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这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塞罕坝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久久为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60年来,接连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茬接着一茬干,一锤接着一锤敲,这是共产党人对人民的情怀和担当。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沙地可以变成林海;为了人民,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干下去;为了人民,“不惜一切代价”逆行出征。依靠人民,让人民成为党最坚实的底气,才能无往而不胜,我们才更有力量面对坚若磐石的苦难,并战而胜之、攻则必克。

把牢记使命化为动力,涵养“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初心,做林场的坚守人。60年代的塞罕坝,环境十分恶劣。刚建成的林场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甚至连粮食和房屋都缺少,但建设者们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劝退,涌现出“六女上坝”“望海楼”“夫妻哨”等牢记使命、冲锋在前、无悔坚守的红色故事。“绿色奇迹”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不顾身、毅然决然。共产党员当牢记使命,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终生,风雨不易其志,磨难不改其心,以过硬素质涵养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政治品格,筑牢用勇于担当的职责使命。把初心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定力之基,在坚守精神高地中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用奋斗书写人民答卷,用实干擎起时代大旗。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