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塞罕坝壮丽画卷的“红”“黄”“绿”

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办事处 郝爽

春有花海漫山,夏有林海滴翠,秋有赤橙黄绿,冬有银装素裹。登高跳远,塞罕坝就是一幅壮美巨幅画卷,这幅画卷,是塞罕坝人用“红”“黄”“绿”绘就而成的,既是崇高信念,也是精神动力,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奋勇向前。

不忘初心肩负使命是胸前最动人那一抹“红”。塞罕坝从一棵树到一片海是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创造的生态奇迹。1962年,36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拓荒先锋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工作。初期造林的成活率不到8%,于是四位林场领导不约而同地把家从北京、承德等地搬到塞罕坝,立志不绿塞罕坝,誓死不后退。从第一代塞罕坝人服从组织安排上坝开始,一代代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牢记使命,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蓄力进发。

挥洒汗水辛勤付出是秋天最动人那一抹“黄”。自1962年以来,塞罕坝人不畏艰苦,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的信念,几代塞罕坝人用半个多世纪的接力传承,以青春、汗水甚至血肉之躯,筑起为京津阻沙涵水的“绿色长城”。这里有六女上坝的故事、有老书记王尚海的故事、也有半生护林夫妻档的故事。面对荒山秃岭、全年风沙、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将自己奉献给了“美丽高岭”,塞罕坝人身上处处彰显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底色。塞罕坝奇迹证明,只有扑下身子踏实干,改革攻坚不畏难,方能善做善成。新征程,生态环保仍任重道远。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迎难而上、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奋力啃下“硬骨头”,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坝上最动人那一抹“绿”。当年,面对荒山秃岭,塞罕坝人坚信“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路线,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自1964年塞罕坝人组织马蹄坑造林大会战,塞罕坝拉开了大规模造林的序幕。如今,塞罕坝的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每一代塞罕坝人用其矢志不渝的拼搏和奉献精神,诠释了对绿色理念的坚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也因此走上了世界舞台。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被授予联合国环境荣誉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要坚持向绿色要发展、向绿色要未来,在发展中践行好生态文明理念,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图景。

几代塞罕坝人共同铸就了催人奋进的塞罕坝精神,我们要发扬好塞罕坝精神,始终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