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常怀“三颗心”修好“三种德”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委组织部 胡道师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文章指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要常怀一颗“红心”、一颗“初心”、一颗“实心”,修好政治品德、为民公德、职业官德,才能不忘初心,担起肩负的使命。

要常怀一颗“红心”,修好“对党忠诚”的政治品德。忠诚是官德之灵魂,为官之首要。从“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到“砍头不要紧”的夏明翰,从“拼命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再苦再累都值得”的焦裕禄,无数革命前辈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深刻诠释了什么是“红心”,什么叫忠诚。广大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神经末梢”,更是群众的“身边人”和“贴心人”,要想在基层这个大熔炉中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首先就要常怀一颗永远向党的“红心”,修好“对党忠诚”的政治品德。要以革命历史为镜,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自觉加强党史和革命先烈事迹的学习教育,从中汲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仰力量,感悟“舍我其谁”的壮志情怀,增强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信念。要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主动带头奋战到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创文创卫等各项重难点工作中,想方设法为百姓干实事解难事,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要常怀一颗“初心”,修好“守得住情”的为民公德。“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根植人民的初心和造福人民的公德。对基层干部而言,身处一线,直面百姓,一言一行皆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做到不忘本、不失信、不败德。时刻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尽职、尽责、尽力。广大基层干部要明白我们的根在服务群众,我们成绩也来自服务群众,要经常反思自己为群众做了什么、帮助群众解决了什么困难、服务了哪些群众,将自己的精力和才华都放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面,深刻理解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时刻牢记宗旨信念,坚决不做颐指气使的“官老爷”,从热心接待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走村入户为群众做宣传、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等一件件的小事中修炼“守得住情”的为民公德,把我们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让群众满意、高兴的干部。

要常怀一颗“实心”,修好“弯得下腰”的职业官德。“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是对基层干部的生动描写,也是一个基层干部的基本素养。但现在一些基层干部,有了方便的办公系统和微信工作群便沾染上了“发微信安排,打电话催办,坐办公室等结果”的毛病,把时间、精力都放到了刷抖音、刷头条等娱乐中,丢弃了基层干部艰苦朴素的“实心”,失去了应有的职业官德。成事兴业,实干为要。基层需要的是“扛锄头、拿镰刀、穿胶鞋”的实干,而不是“只喊话不落实、只坐办公室不下村”的“虚干”。广大基层干部要认真学习焦裕禄、黄大发、廖俊波、黄文秀等优秀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时刻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办好“让群众满意”的好事。要修好“弯得下腰”的职业官德,遇到实际问题要深入群众身边、田间地头,多学习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土办法”,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的困境。要经常走村串户,经常到群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获知真实可靠情况,有针对性地去分析解决问题,用心用情去消除群众疑虑,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