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应铆足“三劲”提升“三效”

河南省睢县匡城乡人民政府 夏署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村干部是农村群众的“当家人”,也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更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最直接的贯彻者、执行者,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此,村干部当铆足一股钻劲、韧劲、闯劲,提升干事创业的长效、服务群众的成效、产业发展的实效,切实撑起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大摊子”。

铆足一股“韧劲”,做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提升干事创业的“长效”。“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压力较大、任务繁重、千头万绪是农村工作的鲜明标签,村干部要干好农村工作既要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胆气,也要有“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韧劲。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将村里的大事和小事、上级部署的要事和紧事当成自己的“心事”去办,不因工作的量大面广,就产生懈怠心理而“撂挑子”,不为任务的落实困难,就出现应付思想而“扯幌子”,要摒弃“紧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的现象,以滴水穿石的耐性、老牛爬坡的精神、善作善成的毅力抓落实、攻难关、解难题,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有长时间吃大苦、耐大劳,出大汗、尽大力的准备,诸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任务,大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见效,也不能敲锣打鼓、轻松完成,村干部当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将干事创业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在学思践悟中传承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好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彰显党员特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挥洒为民情怀。

铆足一股“钻劲”,做到“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提升服务群众的“成效”。对于村干部而言,做好当下的农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履职的环境来看,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群众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更为强烈。广大村干部应铆足钻研的劲头,以“钻”蓄力、以“钻”克难,主动迎击做好群众工作的挑战,努力突破履职环境限制的藩篱。要钻研业务知识,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工作,村干部在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的同时又要弹好钢琴,这就需要将上级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研究通透,把关于村级的各项条例法规学懂弄清,对群众常遇的各项办事流程谙熟于心,在深研细钻中提升业务知识的精度。要钻研工作方法,针对履职中遇到的宅基地边长期纠纷、群众信访不信法等“老大难”问题,当沉下心来盘算思索、细寻对策,查一查这些问题是不是应解决而没解决、逐渐积累所致,理一理这种局面是不是多种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再抽丝剥茧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最后通盘考虑、综合施策直至解决,过程中要将耐心、细心、热情贯穿与群众打交道的始终。

铆足一股“闯劲”,做到“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提升产业发展的“实效”。纵观古今,凡有成者,无不具有勇于尝试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活水源泉”,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然而想要干出成色,村干部既要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实干精神,也要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拼闯劲头。如果一味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墨守成规,那么产业发展也只能如圆规画图,始终在原地转圈,停滞不前,应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旧的观念束缚,争当产业发展的“急先锋”。要敢于破难题、敢于吃螃蟹,当立足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用好用足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的相关政策,在发展本村特色产业上持续下功夫,要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运用,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开发出特色化、多样化产品,同时又要围绕本村特色产业,探索建设村级食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设施,主动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和批发市场对接,全面提高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本村农业多环节增效、农民群众多渠道增收。

推动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好每一步都需韧劲,稳中走实每一步都需钻劲,敢于迈出第一步都需闯劲。村干部要撑起本村方方面面的“摊子”绝非易事,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带领群众奔向幸福生活更不可能轻易完成,这就需要坚定不移沿着我们党为农村发展规划的路径,“三劲”齐出、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如此才能让“幸福之花”绽放在新时代农村大地。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