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精神内耗”延误“好状态”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张店乡人民政府 田童

所谓“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的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内耗”状态,它的存在会让人在什么也没做的情况下也会感到疲惫和压力。比如,本想去完成一项工作或者任务,但想着会很难很累,结果还没开始,干事热情和工作劲头就被过多的自我“想象”和“预设”消耗殆尽,直接导致工作一拖再拖或者干脆放弃。

如今,部分党员干部也遇到了同样类似的问题,往往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甚至因为严重的“精神内耗”出现“慢作为”“不作为”现象,倘若不加以重视,放之任之,严重的话不仅会导致政府机关办事效率低下,更会拖垮人民对政府的信任。为此,要紧盯潜在苗头,拒绝过多的情绪消耗,勿让“精神内耗”延误了干事创业的“好状态”。

勿陷“盲目攀比”,克服负面情绪,涵养理性平和的“心态”。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在面对任务安排时,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如何做、怎样干”,反而在谁多干一点、谁少干一点的问题上斤斤计较,往往工作还没开始,框架思路和个人情绪就已“跑偏”,结果却是“工作本身不累,平衡情绪最累”,让“精神内耗”成为推进工作路上最大“绊脚石”。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党员干部一旦陷入错误的比较中,只会自寻烦恼,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正常推进和落实,更会给自己带来失落、沮丧和痛苦。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力军,党员干部干工作、做事情绝不能陷入盲目和无意义的攀比之中,而对于那些应该比、可以比和必须比的先进模范和人民英雄,则是要多照照、多比比,通过正确的比较来平衡自身心态、矫正错误思想,在比奋斗、比务实、比奉献中不断长自身志气、增干事底气、提斗争硬气,以摆正的心态带来积极的状态。

拒绝“磨蹭拖延”,远离时间卡点,提振只争朝夕的“状态”。“精神内耗”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重度拖延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做,拖延后又开始责怪自己,深陷懊恼情绪然后拖慢执行力,继而陷入反复循环中,导致事情和心态都是一团糟。要知道,很多时候令人感到疲惫的,往往不是没准备好,而是过多的焦虑和犹豫。“想太多”不仅会消耗掉体力和精力,更会瓦解掉做事的决心和意志力。“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事创业要讲究时效性,服务群众更要崇尚执行力。对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强化“说了就办”的自觉,以“定了就干”的主动和“干就干好”的韧劲,干就快干狠干、干就立行立干。在迈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后,尽可能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提前把“待做事项”清空,远离“时间卡点”,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感,奋力跑在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的前列。

接受“不太完美”,争做人间清醒,保持争先进位的“姿态”。伏尔泰说过,“完美是优秀的敌人。追求卓越没有错,但是苛求完美就会带来麻烦,消耗精力,浪费时间。”工作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不假,但不符合实际的苛求完美,往往使自己不能如其所愿,反而整天生活在挫折、失败、碌碌无为和愤怒的心情中,导致工作成效和整体效率不高。“完成大于完美”,精益求精也只有在已完成的基础上才能追求卓越,与其深陷其中被精神上的“内耗折磨”,不如用行动去“治愈自己”。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学会给苛求完美的心态进行“留白”,在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同时也要学会理性认知,放下过多的“精神内耗”,丢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要在追求完美、不苛求完美、接受不太完美中平衡好工作的“关键点”,跳出“精神内耗”的漩涡,在扛压克难、困知勉行中做好自己,从而再立新绩、再创新功。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2-08-22
下一篇 2022-08-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