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水青山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日云南省用绿色杠杆撬动经济转型的经验报导也引起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与情感共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生态保护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实证明,惟有将绿水青山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筑牢生态底线,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带来了诸多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之而来的环境治理困局更是赤裸裸的摆在眼前,可以说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污染与治理脱节的问题,需要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有效的运用生态补偿制度,以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涵养自然环境。面对经济发展指标的压力,必须破除“唯GDP论”的政绩观,在考核时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权重,充分释放“绿色GDP”考核指标的积极作用。面对新旧动能转化下,传统落后产业的转型难题,必须将环境影响评估机制落到实处,对无法通过环评的项目,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推动经济转型,深入践行生态与经济协调并进的发展理念。“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经济发展之于环境保护不是以耗竭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涸泽而渔,环境保护之于经济发展也不是放弃发展机会的缘木求鱼,换句话来说二者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共生关系。面对“用环境换发展”的落后思想,必须用环境保护的硬指标倒逼发展理念的转变、淘汰落后的产能,进而促进生产方式的提档升级。面对零污染、低污染的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先进产业,需要积极的为其搭建舞台,从要素保障到服务跟进,优化“筑巢引凤”成效,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面对既定的以及可预期范围内的环境污染,要持续加强科研资金与治理经费的投入,利用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弥补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缺陷。

放大绿色优势,持续挖掘以生态资源为特色的发展潜力。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就蕴藏着无限的经济价值,只要有序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挖掘自然资源的发展潜力,就能将生态效益更好的转化为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面对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更高要求,需要将三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面对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建设目标,要善于利用绿色发展所涵养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与之相协调的产业体系,将投资“软环境”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在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的背景下,推动林地、农地、草地、山地等基础生产要素的“生态确权”,以生态产品市场的发展活力激活绿色发展的目标。

(红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孙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孙 彬,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viewpoint/10780.html

(6)
上一篇 2020-07-01 23:17:06
下一篇 2020-07-05 19:21:4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