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让年终考核考出真成绩

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的年终大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梳理一年工作、回顾成果亮点、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场大考备受各单位各部门关注。然而,从近年的考核中不难发现,部分单位认为考核只是看看资料、听听汇报,走走过场,以材料厚度作为成绩标准,考核成了“材料秀”,考核“分数”也变了味。

运用好“加法”法则,优化考核指标年终考核作为识别出单位和部门奖优罚劣的“期末考”,不能仅仅依靠一次考核“算总账”,就对单位和部门的全年工作“下定论”。个别部门全年“躺平”,年终“实干”,费尽心思迎合考核指标、填补考核内容,从而“钻”了年终考核的空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年终考核一方面要细化指标顶层设计,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部门,设置不同权重、不同标准的专项考核指标,突出差异化要求制定更为优化细致的考核方案,健全完善考核相关监督机制。另一方面,年终考核应该更加注重平时表现,要把日常管理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使定期考核与跟踪考核相配套,实现考核常态化,把考核做在日常,抓在经常,有效杜绝年终考核“材料为王”的现象,让考核更加精准有效。同时,要坚持“人员在一线,考核在一线”,围绕一个“实”字,通过深入基层,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察实情、听实话,在实地考察中查出“实情”考出“实绩”。

运用好“减法”法则,提升考核效率。考核方式方法决定着考核效率,各级部门在考核安排时,给年终考核“做减法”显得尤为必要。年终之时,会出现各个单位涌向基层找材料、要数据的现象,往往这家考核组未走,那家考核组又到,而且考核的项目越列越多,令人眼花缭乱,基层干部群众更是疲于应付,有苦难言。因此,要响应基层减负要求,提高考核“门槛”,严格审批新增考核项目;对现有考核项目要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交叉式考核。应由“多方组织”变为“统一组织”,避免多头应付,不搞轮番轰炸,形成一次性考核的导向。基层治理中广泛提倡“痕迹化管理”。从管理角度看,这不失为一种缜密有效的管理办法。但如果过度追求痕迹,要求事事留“痕”,步步留“迹”,最终造成实际工作没做多少,反而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留痕迹”,则得不偿失。年终考核贵在少而精,要为平时考核设置硬杠杠,增强检查考核实效,删除无关紧要的花架子,多上报阶段性硬材料,少一些年终现“答题”;多一些服务对象参与的实考核,少一些走马观花的长汇报,强化考核实绩的指向性。

运用好“乘法”法则,用好考核结果。“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党中央一再强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是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其实,材料台账只能说明我们“干了”,而不能代表我们“干出了成绩”。既想考出实效,不妨跳出文山会海,把“深入基层取真经、深入群众贴民心”作为“打分”的正确姿态,把群众获得感、满足感作为标尺,变“一人说”为“众人评”,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实绩实效。而考核效果好不好,关键在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部分单位认为考核结束了任务就完成了,思想就放松了,工作就拖沓了。要知道考核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年终考核是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有效手段,只有通过年终考核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考核促工作,才能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在全盘谋划来年工作时开好新局。

运用好“除法”法则,祛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考核工作的大敌。年终考核一旦沦为形式主义,即使“试卷”写得再漂亮,也没有半点实质意义。比如,一些主管部门平时对工作抓得不力,年终检查时满足于听汇报、看材料、查台账,以总结材料质量评优劣,以台账资料多少论好坏。当年终考核成为“材料秀”,就会让许多干部陷在“想标题、抠文字、找对仗”上无法自拔,挤占了真抓实干的时间和精力,容易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滋生“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负面激励。所以,年终考核要“真”,就必须祛除形式主义,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善于深入工作一线、深入群众身边、深入项目现场去了解真实情况,得出一个客观、全面的结果。与此同时,下级部门也要树立重实干、求实绩的正确政绩观,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踏踏实实干事创业,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936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03360.html

(0)
上一篇 2022-12-13
下一篇 2022-12-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