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面安排、专门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力度,扎实推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二)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三个认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乡村干部群众,切实做到真看真学真用,走深走实走细。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增进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开展政策宣讲。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作用,深入乡村宣传解读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大政方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各文明实践中心要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百姓话说百姓事、用大白话说天下事,引导基层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打造一批受农村群众喜爱的百姓宣讲品牌。

(三)建设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温暖共享平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不是单纯地建设一些公共文化设施,而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进一步强化内容和软件支撑,做到精准化、重内涵、重品质、重效果,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乡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一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载体建设。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加强文化礼堂、乡风家风馆、农家书屋、文体广场、乡村文化馆等文化阵地建设,制定建设标准,打造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 二是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利用闲散资金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发展格局。  三是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建设。推进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远程教育中心、乡村网络服务中心、乡村旅游网上展馆、乡村文化网上展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基础设施。打造全平台、多媒体、多样态的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集群,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龙场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0092.html

(0)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