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创新意识 让基层治理“有招有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在基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在基层。我们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不断顺应时代变革,环境变迁,坚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让群众生活更舒心、更美好。

创新“融合”发展意识,推进“多元治理”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一部分多次提到“基层”这个关键词,强调要“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多元化治理体系是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互联共治,加强治理主体相互间的协同,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督办落实的作用,推动各部门单位融入社会治理工作,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和乡镇(街道)、村(社)、组(楼栋)三级调解网格,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将问题化解在基层。积极发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面防控,全面提升社会面防控水平,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法制宣传工作,形成联防联治工作局面,全面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创新“引领”发展意识,推进“民主治理”亲民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时代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要坚持亲民化的工作路线,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便民度和亲和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要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参与度,通过基层党组织到群众中的亲切走访,定期与群众联谈,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把群众意见融入基层治理的全过程。要推动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引导各级代表、委员、选民群众依法依规依程序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保证基层人民群众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不断地创新拓展民主形式、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在确立群众对于所处地方组织集体认同感的基础上,提升群众对具体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认同,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

创新“简约”发展意识,推进“精细治理”精准化建设。新时代推进我国基层简约化、精细化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不容忽视的群众自治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贯彻落实党中央号召,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的同时,既要将群众生活中各种细节领域的治理“实权”交给地方群众,“见缝插针”,切实提高群众的自治自管能力,又要以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为主要基础,针对各种基层生活领域管治需求与方案,促使群众间进行互相协调,实现局部领域问题的整治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用党建“绣花针”,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李梦乔乔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0090.html

(0)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