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乡村振兴,从“将就”到“讲究”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从提出、实施,再到广大农村逐步落地生根,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农村全面进步、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注入了强大动能,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从“求收入”到“求美好”“求健康”“求环保”,从“将就”变成了“讲究”,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广大农民物质层面的满足,更加反映出其精神层面的日渐富足

实现“脏乱差”变成了“绿净美”从前下雨天,泥泞的土路变成了水坑,让人无从下脚,村子随处可见的垃圾,味道刺鼻……现如今,一条条柏油马路穿梭于村里乡间,一颗颗杨柳树、山桃等齐刷刷伫立在路两旁,随处可见的垃圾箱有人定时清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党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坚持县域统筹,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大力提升村庄风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动与沿线配套设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各项举措的落地生根,真正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变为了现实。

促进“泥巴岗”变成了“聚宝盆”。从前的“吃饱”到现在的“吃好”、从前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了一年没赚钱”到现在的“轻轻松松干一年,躺在炕头数着钱”……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农民的收入提升。政策好不好,要看群众笑不笑,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拓宽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渠道,首先要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切实从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等方面,促进农民就业增收。还要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模式,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极大提升了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真正做到了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笑。

推动“旧陋习”变成了“新风尚”。以前的乡村,天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等现象屡见不鲜,现如今,喜事简办、厚养薄葬、勤俭节约成为“新风尚”,归根结底是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全面落实“包联制”,让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成为常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大力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制定乡规民约,强化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规范乡风治理。通过坚持党建引领,让文明乡风相沿成习,让农民的精神层面日渐富足。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委组织部  王凯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杭锦后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8073.html

(0)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