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四关”“育四力”,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青年寄语,“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工作中做到“过四关”“育四力”,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度过“语言关”,培育沟通能力。巢湖方言与合肥方言不尽相同,这让本以为凭借从小看《我爱饭米粒》和在合肥上学的经历就能听懂当地方言的我有些手足无措。好在没过几天我就发现,这边的方言和我老家铜陵的方言虽然音不同,但有些表达是相同的。还以为“语言关”就此安然度过,谁承想在沟通中才发现,年龄稍长的群众说话方言音比较重,有时候说几遍我都不能听懂,还要同事帮忙“翻译”。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更好的和群众、同事沟通,我会注意观察大家日常的语言,暗暗记下一些使用频率高的词语,只要上户走访就多用自己蹩脚的方言和村民交流。现在,我已经能基本听懂巢湖话,也学会了像“好赞”一类的方言来拉进和群众的距离,甚至会有村民说“你不是我们这的人啊,口音听不出来蛮”。

走过“角色关”,培育适应能力。从城市到乡村,从“学生”到“村书记助理”,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空白的人际关系,我没能很快转换角色,适应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只能不断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既来之,则安之”。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好像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或许是从食堂阿姨的一句,“丫头,周末也不回家吗,多给你一个鸡腿吧”,或许是同事的一句“没带厚衣服过来吗,晚上冷,穿我的吧”,又或许是群众的一句“谢谢你啊,没有你我们都不会操作”、领导的一句“做的不错,再接再厉”。热情的同事们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而群众和领导的话语则让我明白,自己已经不是学生了,既然走上工作岗位,就要转变角色定位,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做好什么”。

跑过“担当关”,培育干事能力。我来到单位的时候正是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承担着值班、做核酸等不同的任务。第一次接到通知去三市交界处的卡口值“大夜班”时,我感到既好奇又有些紧张,不知道“大夜班”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自己要承担什么工作。但真正经历过一夜不眠、登记信息、处理紧急情况后,我才明白了“担当”这个词的分量,也明白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不易。在疫情防控新阶段,我又参与了新一轮的疫情防控工作,和村干部一起上门送医送药、入户宣传。在走进群众家中时,我对基层工作的理解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基层工作是人的工作,我们作为青年干部必须要有“担当”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才能在办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中,不断提升自己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闯过“压力观”,培育奋斗能力。在来到基层之前就已经对基层工作“久闻大名”,融入其中后更是明白基层工作的“名不虚传”。每一位基层干部都是身挑重担、身兼数职,既要处理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又要处理村子里的各类矛盾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跑步前进”,对于手中的工作必须办的“又快又好”。从准备文件材料、组织党员活动,到入户走访调研、跟随调处矛盾,每一件小事都见证了我的成长。这些工作也让我明白,基层工作虽然繁琐细碎,但没有一件是小事,每一件事情都必须重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更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奋发向上,用自己的能力长处为群众解决难题困扰,不断成为群众需要、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干部。

基层是青年干部的“愿得此身长报国”的疆场、“十年磨一剑”的砥石,也是青年干部实现个人价值、奉献青春力量的广阔空间。作为选调生,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努力使自己的能力才干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日积月累的向下扎根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chzgq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8734.html

(0)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