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当向“蓝”奔赴

常言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出,颜色却比蓝草更深,用以比喻后人超过前人。而笔者认为,“青”与“蓝”并非仅能用胜与不胜就概括的,青之难得,就更应当向“蓝”奔赴。

靛青之难得,一是在于沉淀。若非在染缸里浸泡沉淀三个昼夜,难以得到靛青色。“荷花定律”亦同理:荷花开满整个池塘,需要30天,但开满半个池塘的时间,不是第15天,而是接近尾声的第29天。基层工作中,更应是“小学生”姿态,处处都是新挑战,敢于试错、不怕摔跟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勇于沉淀自己,就是需要像荷花那样,懂得不断蓄力,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长期目标中,安静努力,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自会迎来花开满塘。

靛青之难得,二是在于创新。靛青的诞生来源于染布手艺人研究新颜色时的发现,正是因为创新才造就了这经典的颜色。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工作时可以把握青年这股中坚力量,组织的活动形式上不妨更有互动性、趣味性和氛围感。如同“党建+汉服游”、“党建+非遗传承”等,现在可谓是在青年朋友中“火出圈“。亦可“盘住”青年朋友的热血,引导其深入队伍薄弱、人员流动性大、老党员占比重的农村地区,以年轻的视角来挖掘一个地方的魅力、活力、生命力。

靛青之难得,三是在于活力。“止水易生虫,滚石不生苔”,滚动的石头是不会长苔藓的,年轻人充满活力就不会一直在低谷。有时候也偶尔“emo”一把,心情低落的时候也会“微躺平”一下,但不可否认,活力和奋斗才是年轻人的底色。我们应当具有“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活力与朝气。

与《师说》同理,“青不必不如蓝,蓝不必贤于青”,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靛青难得,更不必纠结胜与不胜,而应当向“蓝”奔赴。相互慰藉,做个“坐下来会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好干部,才是“青”向“蓝”的奔赴。

奔赴路上,要做人民群众“知心人”。作为年轻人,放低姿态,谦虚谨慎,多坐上老前辈家的板凳,多向老前辈讨教经验。拜群众为师,常去群众房子边转转、家门口走走、屋子里看看。“谦虚德益丰”,工作生活中,更以真心待人、以真意视人、以真情感人。

奔赴路上,要做创先争优“排头兵”。要在学中干,干中学,学习前辈的工作方法和沟通技巧,注重对工作细节进行梳理,积累经验,深化对基层和群众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褪去一份学生气的稚嫩,练就一身实打实的技能。要扑下“身子”,主动担当作为,在森林防火、疫情防控、入户走访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中以实干争好评。面对困难,更要展现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工作魄力。

奔赴路上,要做精益求精“好工匠”。要摒弃 “差不多”思想,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名于世”,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享受作品在双手中升华。作为一名青年干部,要将工作做细、做精,核对问题线索要不放过蛛丝马迹,办信办案要合乎制度严格程序,日常核查走访也要做深做实,以点滴汇聚江河,保持落实落细的责任与担当。

逝者如斯,青也终将成为“蓝”。“蓝”给予我们的温暖会一直照耀,无关年岁,“蓝”的奉献或许不是“浓墨重彩”,但一定会是“青”奔赴路上的前行亮光!

榜样一直在,形象屹立不倒;青春当奋斗,我们沧笙踏歌!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办事处  周丽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1985.html

(1)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