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之间谋深做实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员干部都在大兴调查研究工作,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去了解和掌握基层所盼、企业所需、群众所想,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积极回应群众期盼、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中不断把工作推向深入。

然而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让调查研究变成了“钦差巡察”、“走马观花”、“纸上谈兵”,浮于“云端之上”。这既与党中央精神不符,又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及时纠正、坚决防止。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做领导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亲身的调查研究去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之中,不妨在“多”与“少”之间下功夫,让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真正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强武器。

要多“扑下身子”,少“端着架子”。调查研究“端着架子”,基层和群众就难免反感嫌弃。这样的调研开展得再多,也难以摸清真情况、把准真问题。唯有以百姓之心为心,从内心依靠群众,才能始终保持不耻下问的决心和姿态,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足调查研究的前期“功课”,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选好主题、做好方案,直奔问题去、直奔现场去。更要摆正位置,“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带着为群众服务的心态,为群众解决问题的目的,用心用情倾听群众心声,真正摸清情况、找准症结。还要优化调研方式,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轻车简从开展调查研究,做到改革发展需要什么、企业群众期盼什么,党员干部就调研什么、解决什么。

要多“走村入户”,少“走马观花”。调查研究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习惯于走经典路线、看示范点位,调查研究就只能停在表面、止于形式。唯有在内容、地点、对象上多做选择,才能走出形式主义的怪圈。要坚持紧扣主题,重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走街串巷”、“走村入户”,在乡间小路上、偏远小户中、背阴胡同里听民声、察民情。更要时时把握主动,合理选择调研地点、路线,坚持既看“门面”和“窗口”,更看“后院”和“角落”,更多地在点上“解剖麻雀”、在线上归纳概括,做到见微知著、以点带面。还要始终坚守定位,适当扩大调研范围,每到一处多找几个不同的调研对象了解情况,多听一听基层党员、群众的心声,把“调研过了”变成底数清了、情况明了。

要多“掷地有声”,少“纸上谈兵”。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只调查不研究,或者只调研不运用,甚至把调研报告“束之高阁”,都偏离了调研的本意。唯有坚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贯通起来、一体落实,调查研究才能守住初衷、回归本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时刻保持发现问题的强烈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清醒坚定,在梳理分析调研情况时多问几句“为什么”、多想一层“怎么办”,及时总结形成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更要注重结果转化运用,以适当形式将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切实推动问题解决。还要强化跟踪评估,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调研成果定期进行督查督办和跟踪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切实让调查研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陈勇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479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3712.html

(0)
上一篇 2023-07-28
下一篇 2023-07-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