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有序回归体现治理温度

生活中,一旦碰到拉链坏了、鞋子开胶等情况,附近的“小修小补”摊点就能帮上大忙。“小修小补”看似不起眼,却一直是生活所需。一端连着普通百姓,有益于便利消费、提升群众幸福感;另一端连着众多个体工商户,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此外,不少“小修小补”从业者渐渐融入社区人际网络,成为搭把手、救个急的“老邻居”。随处可见的“小修小补”摊位,也体现着社区的人情味。

“小修小补”回归生活,体现治理温度。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道路拓宽了、商圈增多了、楼房建密了,但能提供“小修小补”服务的地方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新建社区没有为“小修小补”预留空间,一些老旧小区也在改造升级后取消了原来的摊位。另一方面,经营利润微薄、市场空间小,愿意从事“小修小补”的群体也在减员。/今年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商务部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例如,让修鞋、配钥匙等小摊点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这样的政策导向,体现出治理的精细与温度。

“小修小补”回归生活,彰显为民情怀。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天津通过租金减免、点位优先、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小修小补”等便民业态发展;山西太原在城六区规划设置一批便民摊点,并积极推进“便民服务亭”建设,让“小修小补”有序回归;广东东莞上线“小修小补”便民地图,市民可通过查阅地图找到距离最近的便民小店……多地推出针对性强的务实举措,积极创造条件,有序引导“小修小补”回归居民日常生活。事实证明,着眼居民需求,做好服务保障,在政策支持、合理布局、规范经营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改善民生中让“小修小补”始终保持生命力。

“小修小补”回归生活,要注重规范有序。应当看到,不少“小修小补”从业者没有固定的室内经营场所。以往那种占道经营、流动摆摊的方式,虽然带来一时便利,却可能妨碍城市交通,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市貌。如何在做好管理、顺应需求的前提下,为“小修小补”提供空间,成为城市治理的现实课题。实践中,有的地方要求流动摊点统一在划定区域经营,不得占压盲道、绿化带、停车位;有的地方在大型商超、供销社内为“小修小补”设置专门柜台。从城市治理角度看,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创新方式,着力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切实增强社区服务供给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城市建设彰显人文关怀,民生小事折射治理温度。为群众办实事,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胸怀眼光,也要有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的精巧细心。永葆初心、砥砺恒心,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就一定能汇聚起风雨无阻向前进的磅礴力量,赢得民心、赢得未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你在,不在,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7703.html

(0)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 2023-08-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