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下乡村产业振兴一二意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的大多数还在农村,包括农民、农村和土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渡阶段,挖掘、盘活潜在的巨大市场,有利于内循环,从而有效支撑起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广阔、偏远又穷乡僻壤的农村,如何让农民在家门口把钱挣了?确实是颇费思量的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缺乏产业的地区,要靠政府和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户发展产业,通过深加工等第二产业让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创造更多价值,通过第三产业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要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新产业、新业态,给农民带来更多就近就业的岗位和增收渠道,让农民能够有持续性、稳定性的收入。

一要明确基本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提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被视为一对二元对立的“两难”矛盾,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提法正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与保护的协同推进,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力求平衡得以良性循环。不拘泥于“先发展后治理”的窠臼,也同样呼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从“过去身在宝山空手而归”这一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在身在宝山硕果累累”民生福祉,以看得见的成效彰显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两者辩证统一中实现双赢。

二要鼓励资本下村——

资本下村早已有之,如脱贫攻坚时期,农村大量采取的“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实施产业带动,尤其在养殖业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但都普遍存在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休闲等多种经营多种功能的转变上,无明显效果且发展受限,客观上也制约了资本逐利的动力。

近年来,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已成为撬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成为吸引资本、民间投资的新热点。如多地采用的“特色农业+主题游线+综合服务”或“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研学劳动”等模式的立体架构,既建成了高档次的文化旅游度假区,又打造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给予相对优惠的政策和土地租金,积极对接和引进文化综合开发项目企业,以产业为依托,辅以农村生态资源和出产的农产品,开发康养项目、休闲娱乐、研学活动、农田耕种、垂钓采摘等,进一步促使一二三产业融合,来营造创意农旅文化消费。

三要匹配技术和管理——

资本下乡必然伴随其自带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以及村级组织本身的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用好技术创新辅助管理,也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目前为止的农村基层,还远未达到共享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了解外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电话联系、文件传达、新媒体渠道等。或许可充分整合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行业为每个村庄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运营系统,助力乡村治理,相应的在手机安装其App方可一键解决问题,如日常农田水肥管理问询、农产品全程跟踪、电子商务、政策宣传上传下达、社情民意收集、供需信息资源共享……等等,都可以通过该App上传反映,互通有无,起到及时反馈、即时收悉、全天候畅通的信息高速网络。使农村现代化插上思维的翅膀,利用技术管理推进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唐兴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2434.html

(0)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 2023-09-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