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党的二十大纲领性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总体要求。这不仅是党中央一项宏伟战略谋划,更是一项当代实践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凝聚“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提升全民族人文素养,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表现为一种社会心理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社会心理层面的深层积淀和强大认同。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整个社会生活在精神层面必然处于浑然、盲目的状态。与此同时,文化自信也是一种关系范畴,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主体之间相互对比交流的产物。

文化是一条河,从“过去”经“现在”流向“未来”。理解文化自信,应着眼于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重维度。结合当今中华文化的发展特点,文化自信总体说来应该呈现以下三方面的价值关切。

首先,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传统下形成的中华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从历史上看,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是推动中华文化生成的重要基础,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自觉和自信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保障,我们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内涵,特别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文化格局的重塑中,厚植“中国特色”的文化根脉,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总之,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其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道路自信内在于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也就是对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再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有创造力的文化都是向未来敞开的,从过去以及现在的文化发展进程中预见民族文化发展的未来性,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信的底气所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也处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体认、多元共存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肯定中国智慧的开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坚信中华文化在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在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实现对自身文化特殊性的超越,贡献有利于人类未来和平发展。

总之,对于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来说,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能否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就中国发展的价值关切来说,确立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也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坚定走好中华文化自强之路,通过不断吸收中华先贤的思想智慧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吸纳当代世界先进文明来开阔我们的视野和心胸,以此不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能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遇见图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2746.html

(0)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 2023-11-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