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自讨苦吃” 绽放青春之花

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对来信中提到的“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肯定,并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出自刘昼《刘子·学》。当代青年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希望的一代,要自觉将人生追求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景紧密结合起来,更要从时代之变、人民之呼中“扣好扣子”,学做“自讨苦吃”的青年,到基层去磨练意志,实现理想,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有理想,扣好扣子,自讨学习的”苦”。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未来的发展高度。现下,“躺平”“内卷”等网络词语的流行暴露出当下一些青年思想滑坡、不思进取。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人要“扣好扣子”,尤其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自身的发展、人生的选择与地区发展、乡村振兴事业、建设现代化强国紧密联系,到基层和人民中建功立业。一是要“定方向”,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来闽讲话精神,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干理念。二是要“定好位”,要认清自身位置,融入田间,主动学习田坎语言,学习党中央对农村农业工作部署,研究“惠农富农政策”,在宣讲政策时做到“一口清”。

有本领,学以致用,自讨耕作的“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大计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势在必行。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而当前,虽通过“引凤”计划,一大批高端人才、专业性人才驻村开展工作,但存在“水土不服”问题。换而言之,要让青年人才发挥效用,要让人才本土化,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一是要学好方言,结合民需,到田间地头多走动;针对农村法制意识薄弱、政策解读理论化等问题,要多用方言编织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歌谣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政策解读,补齐政策“最后一公里”的短板。二是学管理模式,打开销路。抓住信息时代发展契机,打造特色小镇,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学产业技术,带民致富。主动学习农技,挖掘“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农技人员;深入农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使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有担当,不负人民,自讨调研的“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深入“三农”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青年干部要充分发挥“轻骑兵”作用,走入农户家中,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交流,深入实地查看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召集农民座谈、拜访农业大户、请教区和镇农业部门专家,就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保障资金、年轻农村人才培养、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种植技术等问题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农业的“第一手资料”,听到农民的“真心话”,了解到农民的“揪心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让调查研究的成果从“纸面”落到“地面”,让“想法”变为“做法”。发挥“头雁效应”,结合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发扬“弱鸟先飞”“滴水石穿”“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的优良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续航。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青年一代生在好时代,长在新时代,应与时代同频共振,定好人生方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群众中实现理想抱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唯有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从《习近平在福建》的事件中汲取奋进力量,自讨“苦”吃,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基层绽放青春之花,交出精彩答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内厝镇美山村 朱蕴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3630.html

(0)
上一篇 2023-11-14
下一篇 2023-11-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