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来”中走好文化强国之路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做到不忘本来强基础、吸收外来多包容、面向未来善创新,走好文化强国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好文化基调。

不忘本来,文化基础要强,走好“凝心铸魂,以文化人”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泱泱大国,中华文明贯通上下五千年,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红色文化在中华文脉中静静流转、生生不息。在古代,从“盘古开天”到“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诸子百家,从清明上河图到牡丹亭的文化昌盛,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明珠般熠熠生辉,滋养中华儿女。到了近现代,革命前辈怀揣伟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红色文化如冬日暖阳般明亮温暖,给予中华儿女团结的向标、前行的力量。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要自觉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践行者,汲取精神滋养,增强文化自信,获取奋进力量,提升思想境界,始终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心同行,真正将文化认同转化为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吸收外来,文化包容要强,走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其原因之一就是对世界不同文明的兼收并蓄,使文明充满活力。从张骞出使西域的丝绸之路,到“西学东渐”的救亡图存,再到“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都是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包容吸收的生动例证。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打破文化壁垒,以开展文化交流会,中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参与国际交流,不断学习其他民族和地区先进的文化知识与理论,通过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消除隔阂与误解、促进民心相通。另一方面,要搭建文化桥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好大国形象,提升文化影响力,打出中国文化名片。

面向未来,文化创新要强,走好“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从敦煌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到河南卫视精心打造的《元宵奇妙夜》系列节目,再到现代舞蹈《只此青绿》对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的现代演绎,这都是以创新为导向,将文化与科学技术巧妙结合、与现代文化巧妙融合的佳作,是展现文化自信、助力民族复兴的靓丽风景。广大党员干部要遵循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接纳、运用新事物新手段,借助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式方法,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足功夫,焕发中华文化新活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鲜活生命力。如此,中华文化必将在新时代大放异彩,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302,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56837.html

(0)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 2023-1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