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 涵养“人民至上”赤子心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党员干部下的是基层,抵达的是民心,深入的是基层,疏解的是民困,走进的是群众,送到的是温暖。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作为重要抓手,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要“深入浅出”用“乡音”传“党音”。党员干部要学会“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真正拿出“公仆”该有的样子,虚心向群众求教、耐心为群众求解,只有推动党的方针政策下到基层、深入基层,才能将政策理论具化为“聚民心”的“助推剂”。一方面,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深入”。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党员干部应做党的政策的深度学习者,主动“深挖”党的方针政策,切实用心吃透“上情”,坚持示范带头学、深入系统学、结合实践学,在学深学透、学懂弄通后,结合当下,多思考为什么、对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另一方面,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要“浅出”。主动走进街头巷尾,深入田间地头,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了解群众的生活状态,准确把握群众需求诉求变化,结合群众的“衣食住行”去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家乡话”将“党音信号”转化为接地气的“好声音”,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达到入脑入心、同频共振的效果。

调查研究下基层,要“鞭辟入里”走“田垄”察“实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身子向下沉、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主动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深入开展解剖式调研,真正把问题“挖”出来,拿到最全面、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梳理、反复论证,通过“抽丝剥茧”,把问题症结找足找深找透彻,进而得出准确、客观、深刻的论断,为解决问题和决策参考提供有力依据。针对发现问题,要全面细致梳理研判,分类建立清单台账,深入分析存在症结,对于能一时解决的问题,要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对于需要多部门合作的问题,要建立工作联席制度,凝聚合力加快解决,确保解决“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真正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

信访接待下基层,要“初心不改”用“真情”纾“民困”。信访接待下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就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坐诊”为“出诊”。党员干部要确保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人听”,听了“有回音”,对能当场解决的的问题要闻风而动 “早出手”“快动手”;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见效果”“有结果”,不让群众反映的问题“涛声依旧”。同时要“标本兼治”做好反馈工作,及时掌握信息、常态跟进诉求、积极解决问题,确保矛盾纠纷及时“降温熄火”,真正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才能打开老百姓的“心头结”,解决老百姓的“堵心事”。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扎扎实实的信访工作成效赢得群众的信任、获得群众的满意。

现场办公下基层,要“履践致远”让“实干”提“效能”。“现场办公下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拉近干群距离的有效渠道,重在到人民群众中去,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推诿、不回避,而是“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紧盯不放、一抓到底,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把群众关心关注的“心上事”作为现场办公的“上心事”,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力争用遇事“一次都不用跑”的成效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郭子豪)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71467.html

(0)
上一篇 2024-01-27
下一篇 2024-01-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