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生态文明 绘山火宏图

绿水青山,碧海蓝天,世代相依,谐和共生。从“不毛之地”到“人造绿洲”,从“垃圾遍地”到“整洁有序”,从“污水横流”到“清澈见底”,面对壮丽的锦绣山河,我们要敬之、爱之 、守之,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生态是文明的基石。生态一旦被破坏,再好的文明也将难以维持下去。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理解的,纵观我们人类成长的历史,有很多典型事例可以为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和文明间的兴衰关系”提供有益的启示。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无一不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生态良好的地区。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印度文明是印度河-恒河流域孕育的馈赠,古中国是长江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正是先有“生态兴”,勤劳智慧的古国人民才得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繁荣胜景和灿烂文化,即“文明兴”。塔克拉玛干沙漠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张毁坏了敦煌古城,黄土高原因为过度垦荒导致水土流失、沟壑纵横,等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应该说数不胜数。但无论是哪种文明的消失,背后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生态环境的衰退引发了文明的危机,最终导致了文明的消退。这也都证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刻道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为什么说生态环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要从经济领域切入。人们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发展经济,过去我们都普遍认为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才是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高标化,除了对农业品、工业品、服务产品有需求外,还需要生态产品,需要清洁的空气、清洁的水源、舒适的环境。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生态问题没有局外人,没有休止符。以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生态法治的途径保护自然,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见花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86567666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86938.html

(0)
上一篇 2024-03-11
下一篇 2024-03-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