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个转变”让“四下基层”更深一层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35年前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对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破解工作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推广、深化运用“四下基层”为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变“上边”到“身边”、“问题”为“解题”、“坐诊”为“出诊”、“会场”到“现场”,持续掀起“四下基层”的实践热潮、传承热潮,切实推动“四下基层”更进一步、更深一层。

政策方针要下基层,变“上边”到“身边”,传好党的声音。“上下同欲者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充分凝聚思想共识,才能确保在基层得到有力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做实干家,又要做宣传家,深入群众宣传宣讲,既要原汁原味地讲解理论、政策,又要站稳群众立场、善用群众语言,运用接地气、沾泥土的群众语言宣讲,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深讲透,让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真正做到传党音、润民心。特别是要抓住主题教育契机,打造现场教学点、开展沉浸式学习,坚持开门搞教育、开设主题公开课,创新“点单式宣讲”等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并转化为生机勃勃的基层实践。

调查研究要下基层,变“问题”为“解题”,突破发展瓶颈。“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好比一座桥梁,连着理论与实践, 连着信息与决策,更是连着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总有少数党员干部习惯于搞“纸面调查研究”“盆景式调查研究”等“假调研”,看似有板有眼、像模像样,却无法真正熟悉和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也解决不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调查研究要“勤”字当头,“实”字为先,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坏的都要看,经常深入企业、项目和民生一线发现问题、对接问题、解决问题,以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确保调查研究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信访接待要下基层,变“坐诊”为“出诊”,践行枫桥经验。《摆脱贫困》一书的《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篇章中指出: “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直接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化解矛盾的窗口。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应立足于“下”、根植于“民”,把民生事作为“头等事”,把群众愿作为“心中愿”,把群众忧作为“心头忧”,努力提升为人民解忧、为发展排难的效率,力求发现问题在一线、化解矛盾在一线,彰显深入群众、靠前服务的作风,拓展群众表达诉求、提出意见的通道,实现信访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坐诊”为“出诊”的根本性转变,真正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现场办公要下基层,变“会场”到“现场”,掌握一手资料。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 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李强总理也指出,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诚然,真正的现场不在办公室、会议室,而是在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工厂车间、乡村田野。实践也证明了,坐在办公室、会议室里长篇大论、纸上谈兵,是难以真正解决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现场办公下基层”,把现场搬到基层一线,搬到基层群众身边,在与群众平等对话、民主协商中,既拉近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又能做到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更好实现解民忧、惠民生、聚民力。

(武汉市江夏区医疗保障局 周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周开心yeah!,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91829.html

(0)
上一篇 2024-04-02
下一篇 2024-04-0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