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重在“实”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如千手观音一般,要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手脚并用。为此,党中央确定2019年作为首个“基层减负年”,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着力减轻基层负担,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打出了组合拳,收到了良好效果。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当前,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少地方仍存在“口号式”落实、“反弹式”回潮等问题,基层干部直言“压力山大”。有的“应减未减”,一些部门决策随意、闭门指挥、强迫命令,导致执行无序,产生问题后又要求基层整改;有的“时减时增”,基层需要整治“展示牌多”的现象,但有的部门考核办法又规定要“制度上墙”,基层只好视情况把牌子“有时摘掉,有时挂上”;有的“此减彼增”,正式发文少了,但“便签”“通知”多了;纸质报表少了,但“电子报表”多了。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法,导致基层工作量并未真正有效精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首先要从认识上找根源,在思想上强根基。无论是只表态不落实、不担当不作为,还是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种种“病症”背后,是政绩观扭曲和理想信念缺失。思想上松一尺,行动上就会退一丈。要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

破除形式主义积弊,要聚焦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力。要从“关键少数”抓起改起,防止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执行政策“一刀切”等机械做法。要着力提高文件、会议质量,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防止用形式主义做法解决形式主义问题。要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要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力戒搞形式、走过场,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关键在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干事环境。要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持续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切实关心关爱干部,把各项待遇保障制度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有更多获得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加油鼓劲、保驾护航,必将有力激发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减负减到关键点上,还要注重减负与提质的有机融合。为基层减负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关键还是在抓落实落地,才能真正使基层干部感受到减负的政策红利,激发担当前行的内生动力。上级在推动基层减负中,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像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样抓实抓牢基层减负,固化深化细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一方面是让基层干部真正解放“双手”、“双脚”,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围着群众转、带着群众干,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排头兵”“主心骨”“领头羊”“顶梁柱”。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门应健全基层评价机制,多听听基层干部的反映,多看看基层工作的成效,以此作为减负的“试金石”和“检票站”,切实防止基层减负中“雷声大雨点小” ,避免出现“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确保减负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其实,广大基层干部不怕忙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瞎忙活不出成效。因此,为基层减负,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具体的,需要从全局化去破题,对一个地方、一个系统、一个行业的负担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找到关键点的“病根”下“猛药”,绝不能“病急乱投医”、各自为战,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胡春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4757.html

(0)
上一篇 2022-05-17
下一篇 2022-05-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