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学史力行 “力”的什么行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要求概括为16个字,即“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员干部学史力行,究竟“力”的什么行?近日,在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中受到了启迪。

学有所知、知有所行,学史力行,“力”的是知行合一。“90后”史晓刚创办的公司,取得AR核心专利110余项;坚守在动物疫病防控一线的高技能人员赵剑,经过多年打磨,获得了众多专业奖项;甘肃兰州市红古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高承龙,9年时间办结法律援助案件近2000件,累计为群众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始终将“知行合一”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回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成为“时代楷模”的人皆是做到了“知”“行”相辅相成,“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在戈壁滩上孜孜不倦奉献28年;为了治愈麻风病人,“中国麻风病抗击第一人”李桓英跑遍了云、贵、川边远地区几乎每一个村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0多年辛勤耕耘在农业科研第一线……只有“所知”与“所行”一致,才能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用“所知”倾情奉献、以“所行”造福于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强学习、提思想、探方法、重实践,倾听百姓呼声,聚焦群众困难,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知识学习”和“工作经验”融合并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学史力行,“力”的是行胜于言。战争年代,无数胸怀理想的革命青年不顾安危、荣辱,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而如今,当代青年也没有让先辈失望,28岁的张可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南京大学毕业的袁辉放弃了城里工作机会,坚持6年,每周三次翻山越岭十多公里,为特殊孩子送教上门;因见义勇为右腿高位截肢的龚钰犇在艰苦创业、自立自强的同时,积极帮助自闭症儿童走出困境……质胜于华,行胜于言。革命青年主动担当、一往无前,用实际行动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当代青年志存高远、积极作为,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新时代党员干部生逢盛世,但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上,道路不会平坦,困难依旧不少,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冲锋在前、干在当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展现智慧、书写华章。

扎根基层、不负时代,学史力行,“力”的是身体力行。“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这是恩格斯对于“声明派”与“行动派”内涵的阐述。这一番话语道出了大道至简的真理:只有身体力行来先之行之,才能汇聚出人心向往的人格魅力,才能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锋力量。就像现在人们之所以缅怀焦裕禄,是感念他“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纪念王进喜,是致敬他“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点赞黄文秀,是动情于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付出、奉献自我……行动创造精神,精神指引行动。多年来,一批批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心”的信仰变成“行”的实践,凭借身体力行的精气神,在最艰苦的地方发光发热。抚今追昔,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不畏艰难、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能吃苦,砥砺前行肯奋斗,将“小我”融入“大我”,以“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的情怀,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琳宝小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5029.html

(0)
上一篇 2022-05-19
下一篇 2022-05-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