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传播“中国之声”的组宣干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强调要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上争做表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总书记的谆谆话语不但对南京大学留学归国的青年学者寄予厚望,更给处在新闻舆论战线上的组宣干部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时代的组宣干部,要强化自己内力,提高本体之能,参透中国文化、时代精神的发展之理,传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治理之道,向中外朋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之声”。

“人间正道是沧桑”,传播“中国之声”,就要参透讲好中国故事的“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讲故事的“道”,就要贯“道”于故事之内,通“道”于故事之中,循循善诱,让人悟道。讲中国故事的“道”,就是要通过讲中国故事,昭示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展现中国人民创造的磅礴伟力,显示中国与各国的深厚友谊。因此,若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形成独特的“中国风”式的话语体系。这就需要组宣干部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国之大者”的开放心态审视外国优秀文化,兼容并蓄、兼收并取,以贴近受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阐释我国基本路线,解释我国基本方略,展示我国精神风貌,形成一套带有中国印记、体现中国标识的话语体系,从而展现“中国之声”的强劲伟力。

“平生为有安邦术”,传播“中国之声”,就要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术”。讲好故事是一门艺术,需要找到与受众者精神的共通点、思想的共享点、情感的共鸣点,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礼动人、以文化人。邹忌讲述了“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故事,让齐威王走上了闻过则改、从谏如流的政治道路;李密通过《陈情表》讲述自己幼年的遭遇,让历史给出了“读《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评价;宋濂以凭借一“曲”《送东阳马生序》感动了无数寒门学子……古人运用充满深意的“小故事”,予人以信心、温暖与力量。“观今宜鉴古”,新时代组宣干部要擅长以人格化的叙述方式讲“情”叙“事”,增强文化同理心,将自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所见所闻、在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提炼出与广大群众和中外朋友的共通之“理”,寓道理于生动形象,寓形象于优美语言,让“中国之声”在世界各地有力传播。

“包藏万有岂称能”,传播“中国之声”,就要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随着当今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更需要具备“国际范儿”的理念和能力。所谓“国际范儿”的理念和能力,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出色的表达能力,更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让中国故事具有互联网“基因”,使之迅速传遍世界,更快争夺话语权。作为新时代组宣干部,要摆脱陈旧的知识体系,兼修“硬实力”与“软实力”,把握党的新理念、掌握党的新政策,创造出满足广大群众新需求的形式内容和话语表达;掌握网络新技术,搭建网络新平台,借助媒体技术,叙说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精神的独特价值和时代意味,让“中国之声”落地有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琳宝小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5382.html

(0)
上一篇 2022-05-24
下一篇 2022-05-2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