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储户红码”风波引人深思

近日,“郑州强行为遵循防疫规定的村镇银行储户赋红码”一事已连续几天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6月22日,郑州公布银行储户强行赋红码问题处理结果,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等5人被问责,一时舆论哗然。看似个别地市的违规操作,为何会引发如此大范围的争议,背后原因发人深思。

事件背后的原因剖析

一是公民意识的再次觉醒。在当前常态疫情防控的语境之下,健康码对于每一位公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旦健康码受到影响,当事人可能寸步难行,对生产生活无疑会带来极大的影响,而这也关乎公众基本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因此,当人们得知,健康码可以因防疫之外的事被随意“变红”时,健康码的本真功能被消解,公众基本权利被侵犯,公民意识再次觉醒,当然激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与深深担忧。

二是公权力的随意滥用。健康码是疫情防控系统的重要一环,是每个人为了自己和公众健康而让渡权利的结果,其存在目的只能是疫情防控,而不是某位“身兼多职”的“现管者”一声令下压制地方矛盾的“万能码”。郑州强行为储户赋红码体现的是对防疫资源的违规占用,对防疫政策的破坏,是公权力控制不住越界冲动的政权力滥用行为,折射出短视、效用至上、唯结果论的“用权观”。

三是社会管理与服务机制尚不完善。从郑州公布银行储户强行赋红码问题的通报显示,共有1317名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其中446人系入郑扫场所码被赋红码,871人系未在郑但通过扫他人发送的郑州场所码被赋红码。在法治社会的语境下,惊人的数据背后是“赋码机制”的随意性,暴露了新的社会管理与服务机制的缺失与不完善。

对策建议

一要及时有效回应群众关切村镇银行储户去取回自己的存款,本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却遭遇“天降红码”,这显然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不仅会让群众更担忧能否成功维权,也会使得公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近日,郑州虽对随意赋权人员进行相关处理,但针对失信银行问题还需尽快付诸实际行动,查清楚来龙去脉,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在平息群众怒气、保障涉事储户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是在修正政府自身形象。

二要完善健康码管理规则。郑州“储户红码”折射出的“权力任性”的危险倾向,警示我们,“健康码”的专属、专用,必须有专门的刚性机制予以守护。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曾明确规定,加强防疫健康码数据规范使用。但从河南这一事件看,还需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规范,建立起防范滥用健康码的追责机制,明确规定健康码滥用的惩处举措,让健康码回归其本真功能。

三要杜绝权力滥用。在数字社会背景下,当大数据技术的能力和行政权力的滥用捆绑起来,必然造成权力的任性。基于此,必须从源头上根治权力滥用顽疾。扎紧制度笼子,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让权力在行使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充分发挥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监督的笼子扎得更牢更密更细。“红码事件”的警钟不只敲在郑州头上,也是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的依法行政警示课,党员干部要以此为鉴,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的正确权力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flow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88604.html

(0)
上一篇 2022-07-04
下一篇 2022-07-0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