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盐津县:“五精准五提升” 就业扶贫有实效

昭通盐津县切实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紧紧盯住“让有条件、有意愿的建档立卡劳动力实现100%参加培训、100%推荐就业岗位、50%以上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这一目标,通过“五精准五提升”,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昭通盐津县:“五精准五提升” 就业扶贫有实效

截至2018年9月底,全县已实现劳动力转移11.9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3.69万人。

精准动员提升就业扶贫实效性

盐津县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分类分批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初级技能培训。同时,对培训合格人员,针对他们闯市场胆量和信心不足的问题,“打包”“抱团”向城市推荐。

2018年,县乡村三级对全县农村户籍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逐户调查登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基本信息、参加培训情况、转移就业状态、务工收入、就业创业意愿等方面的动态监测。采取宣传发动、搭建平台、政策引领等措施,提高有组织转移输出程度,大力推动贫困群众有序转移就业、增收脱贫。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加大与广东中山、东莞企业劳务对接力度,两地互建劳务工作站,实现定人、定岗、定向输出。贫困劳动力到中山、东莞务工的给予稳岗补贴,对外出务工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给予2000~3600元的稳岗补贴,最大程度激励、帮助建档立卡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

精准培训实现职业培训的针对性

盐津县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加大培训力度,不断释放培训促就业创业和稳定就业的活力,促进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对包括农村建档立卡户家庭劳动力在内的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创业培训;对农村未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业户籍退役士兵开展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以农村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对其开展1~2个学期的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基本消除农村新成长劳动力无技能从业现象;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和生活费补贴。

大力开展订单培训。积极对接县内外用工企业30余家,根据岗位需求和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

紧扣产业实施培训。围绕县域“5+N”(重点发展花卉苗木、油菜、竹笋、乌骨鸡、蔬菜产业)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引导性培训。

全面开展务工引导培训。充分利用乡镇务工宣讲团、村级劳务服务工作站,深入村(社区)巡回宣讲,引导在家劳动力向广东、浙江、上海、江苏、昆明、成都等有序转移输出。

截至2018年9月,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2.6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7万人次。

精准对接增强劳务协作有效性

按照“盐津所需、中山所能、协作共赢”的原则,双方建立了议事协调、对口联系、任务分解、信息对接、定期通报、考评激励等制度;县级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全覆盖”办公室,乡镇组建了务工宣讲团,94个村全部建立劳务服务工作站,对接岗位信息和组织输送工作。

组织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东莞、中山乃至全国各地的优质企业岗位信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面对面开展务工宣传培训。盐县在中山设立劳务工作站,派驻3名专(兼)职人员负责务工人员接收、企业对接、劳动维权、心理疏导等服务工作。截至2018年9月,盐津县定向转移中山、东莞7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52人。

精准输出完成转移就业有序性

实现转移就业,落实政府“兜底”是保障。这个兜底要兜住两头,也就是在转移就业人员的户籍所在地和就业地都要有服务组织。

通过邻里结对、互助联盟、志愿帮扶、有偿服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协调解决外出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家族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照看、农忙缺工和家庭应急等实际困难。在转移就业所在地,也要建立相应组织。贫困人口户籍地的基层组织,继续做好跟踪服务。为解决“外出务工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服务机制,确保贫困群众“输得出、稳得住、能增收、促脱贫”。

把服务贫困人口的两头连接、贯通了,把转移就业人员始终置于组织的关怀保护下,才能让他们“舍老家、奔新家”,放心大胆地走出去、沉下心来干工作。

本文信息来源为 微信公众号“云南扶贫热线”

(0)
上一篇 2019-03-31 22:00:35
下一篇 2019-04-02 19:22:35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