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水缸”谈乡村振兴

江苏省兴化市海南镇 王永吉

看着父亲收拾老房子的杂物时,角落里一口大水缸瞬时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走近过去,水缸上的木板盖垫,早已经破烂不堪,那褐色的缸身经历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洗礼,依旧如故。在这个时刻,儿时的回忆也渐渐涌上心头,在那个曾经自来水没有普及的年代,是这一口水缸,陪伴了我们几代人,承载了全家吃水的重任。现如今,水缸已经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它那甘于平凡、有容乃大、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乡村振兴之路上每一位基层年轻干部学习品味。

放下身段、造福于民,秉持“甘于平凡之姿”。水缸在过去是太平凡的存在,家家户户的生活储水、浣洗酱菜,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因而,那时的水缸,少有出彩的样式,大多是厚实粗糙的黄土陶宽口水缸。像一位宽厚的长者静静地蹲在那里,储存着岁月的清冽,泛动着温情的水波,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水缸用它那平凡的身姿,造福了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基层年轻干部大多是刚刚从学校初入基层工作,很多时候总是眼高手低,缺乏平凡之姿,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最终在基层难有作为;更有甚者认为基层环境艰苦、工作复杂,加上缺乏群众工作经验,产生了逃离基层的想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出自平凡。”平凡源自于一种由内而外的身份认同,是一种客观平和的自我悦纳,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年轻干部要有一颗“甘于平凡”之心,不当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做尽忠职守的“螺丝钉”、助人奋进的平凡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需要放下身段,融入基层,走到群众中去,想民之所想,办民之实事,切实以平凡之姿造福于民。

实事求是、取信于民,秉持“有容乃大之姿”。犹记得小时候,奶奶每天傍晚,都会担起两个铁桶,去我们村小河边,往家挑回一担担的水,我总是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挑了这么多担水,水缸还没满呢?”奶奶会摸着我的头说:“因为水缸肚子大啊。”是啊,水缸肚子大,才能盛下很多水,我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肚量大,才有容人之姿。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更要有容人之量,既要听得进群众的批评和指正,又要主动取“老干部实干苦干经验”之长补“年轻干部基层经验缺乏”之短。平时在基层工作中,不拘小节,不积小怨,在宽容中协作,在合作中共进。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时刻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面对群众的时候,年轻干部更要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群众,听取民意,以百姓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肚量,实实在在为民服务、取信于民。

挥洒汗水、反哺于民,秉持“无私奉献之姿”。水缸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就这样在每家灶台旁无声无息地担负起老百姓吃水的重任,就像一位年老的长者,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一年又一年,从无怨言。而记忆中的那口水缸也以它“无私奉献”的姿态伴随了我整个童年。扎根于基层工作的这些年,也让我更加懂得了无私奉献是一种内心自发的行为,不求任何回报。特别是基层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应甘心付出,不拿群众的一分一厘,对于任何付出都应无怨无悔。在基层建设中,不仅要办好事,也要把事办好,要强化自身奉献意识,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弯下腰,听民意,干实活,以奉献求自身价值。当遇到风险之时,基层年轻干部要冒在人民前面,勇于挑起身上的担子,做人民的有力靠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基层的发展任重道远,基层年轻干部只要有“水滴石穿”的坚韧精神将会冲破一切困境的阻碍,让人民都能过上好日子。在以后的乡村振兴之路上,年轻干部更要用知识去充实基层文化建设,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土地,用汗水去挥洒青春,扎根于基层,奉献于基层,用自己的每一滴汗水反哺于民,反哺这片养育我们的家乡。

(1)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