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追求”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镇选调生 叶伊贤

第二批主题教育是第一批主题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层级下移、点多面广,与群众联系更直接、工作情况更多样、问题矛盾更复杂。主题教育的成色好不好,群众最知道。群众诉求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主题教育的“引导牌”。从群众诉求中,既能看到工作盲点、发展难点,也能找到办实事的着力点、改革发展的切入点、优化社会治理的关键点。只有把群众诉求作为工作追求,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才能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以“问需”联民意。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群众的诉求就是党员干部改进工作的方向。对群众的诉求了解得全面不全面、具体不具体、深入不深入,直接关系到决策能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能否让人民满意。深入基层才能发现真问题,下沉一线才能看到真情况,要主动与人民群众拉家常、交朋友、认亲戚,多一些“面对面”接触,少一些“键对键”输入,多一些“心交心”沟通,少一些“空对空”客套,听到真实的声音,接到真正的“地气”。同时,要聚焦“需求侧”,避免一厢情愿、自我感动,要实打实开展调查研究,多层次倾听群众呼声、多方位收集群众意见、多渠道了解群众诉求,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看问题,以“民声”定“民生”,以“民议”获“民意”,确保问题能够聚焦不“虚焦”、政策能够中靶不“脱靶”,让“民生工程”真正得民心。

以“问计”汇民智。基层有真经,一线有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书写者,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先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当好群众的“先生”。要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多向“无字之书”要方法,多向“民间高手”讨学问,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与时俱进的方式开门纳谏、广开言路,既听“线下”的意见,也看“线上”的言论,做到“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汇民智是为了解民忧,聚民力是为了护民利,要把人民的力量凝聚到改革发展上来,系统梳理经验,及时转化运用,把“土办法”集中起来,把“金点子”提炼出来,用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问题,实现“同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      

以“问效”得民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的品质好坏、工作得失,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为民办实事关键在实效,要把“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作为衡量标准,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工作的“风向标”,让人民群众当“裁判员”。在与民关系密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尤其要认真倾听群众反馈,找出群众不满意之处、找到亟待补足的短板所在,及时调整方法举措,在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中“对症下药”,打通难点堵点痛点,把实事好事真正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同时,要用好群众评价这杆“秤”,用好群众口碑这把“尺”,照好群众脸色这面“镜”,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中不断提升服务效能、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4-01-22
下一篇 2024-01-22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