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智量”

吉林省梅河口市委组织部 胡博

如果一座城市的高楼大厦是“面子”,那么党组织领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可以称作城市的“里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面子”有了,“里子”确实有些“跟不上趟”。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基层事务繁琐复杂,人民需求琐碎多样,公共资源有限,党员精力有限,靠一个党员服务几十个、几百个群众,服务不了,也服务不好。

真正的力量源自人民,我们党服务好人民,人民有了力量,党才有靠山,才能带领人民解决难题、战胜困难。9000多万党员如何能服务好14亿人民,靠的是我们党不断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不断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区域覆盖治理体系。在这个体系的“高度”“广度”不断拓展的今天,智慧治理所标注的“深度”,为城市基层治理打开了更加立体的发展格局。

别做治理“花架子”,关键时候“掉链子”。疫情期间,多年积累的基层治理问题相继暴露。一些社区平时治理不精细,动员、宣传、组织群众不走心,联系群众程式化、走过场,方式方法照搬照抄,地方领导患上了“亮点依赖症”“创新强迫症”,非要摆点儿“花架子”才能拿得出手,于是社区干部没有时间精力琢磨如何服务群众,反倒是整天琢磨“造典型”“树样板”,群众难有获得感,到关键时刻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不明显,专业服务能力不足。基层治理是政府服务民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治理能力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感受。要认清基层治理的主体是“群众”。打造的“样板”“典型”在政策上睡大觉,光是领导“叫好”不行,还得群众“得利”。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把力气花在抓政策落实上,充分激活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让“网格点”“连心桥”“服务站”这些阵点“撬”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组织体系的经脉气血,让最活跃的脉络植根于群众,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奏响基层治理“最美和音”。

少花钱也能多办事。近些年来,国家公共服务重心下移,人财物等资源不断下沉,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基层“等靠要”的治理逻辑,也无形塑造了“花钱办事”的依赖性。长期以来,群众有问题,基层需要用人用钱,就向上要资源,形成了一个误解:用国家的钱给群众解决问题,皆大欢喜。实际上,基层工作的核心是群众工作,群众的问题,还需发动群众解决。在山东省邹城市,起初政府包办代理垃圾分类工作,投入上百万的人力、宣传费用,收效甚微。之后政府开启垃圾分类兑换积分模式,群众对垃圾分类有了热情还得到了实惠,政府少花钱又能推动工作,实现了双赢,这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最后更好地服务群众,“民齐者强”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治理不能丧失主动性,基层党组织要生发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通过自治组织自我管理,发动群众参与到治理中来,调动群众实现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众的思想通了,人心齐了,组织好了,基层治理自然事半功倍。

要把“盆景”打造成“风景”。在城市集中资源打造几个“盆景”,几个“示范”,哪个领导来都领来参观,或是做几个展板、文化墙,写几个“三五六”“六个一”工作法,搞数据治理、图片治理,这是基层治理的形式主义表现。“盆景”是点,“风景”是面。城市基层治理不能仅靠街道社区单点发力,还要有机联结各类组织,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常态。要学会“十个指头弹琴”,发挥街道社区的政治引领和统筹作用,联建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商务楼宇以及各类新兴组织党组织,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垂直根系”与“水平根系”互联互动,共同发力,以点带面,“盆景”变“风景”。

(0)
上一篇 2020-08-28
下一篇 2020-08-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