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生祠的不了情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生祠镇 宋武斌

2020年9月,作为选调生的一员,我被组织安排在了江苏省靖江市西北角一座历史悠久的农业小镇——生祠镇。

“各位领导好,我是今年的选调生,来自山西。来了就是生祠人,今后我一定努力工作,用心用情,和生祠一起成长……”伴随着青涩的宣言,我的基层时光由此开启。

初入小镇,组织委员便带我在镇村里转了转。舒适的乡村田园在眼前慢慢略过,而我却被道路两旁生动形象的壁画所吸引,“岳飞出世”“拜师学艺”“挂帅出征”“义释牛皋”……慨叹绘画者高超技艺的同时,心中也疑惑小镇与岳飞的渊源。后来听组织委员介绍才知道,原来,岳飞在退军江阴途中,安集江淮流民于此,百姓感其恩德,在此立祠建庙以瞻仰之,生祠镇亦因此得名。800多年前,岳飞带领岳家军忧国忧民,立下赫赫战功,而今的生祠镇人,也厚植爱国爱民、勇于斗争的岳飞精神。于是乎,他们奔走在辖区企业,助力复工复产;他们穿梭于重大招商活动,全力招商引资;他们躬身于田间地头,奋力脱贫攻坚。他们忙碌的身影,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到生祠的第二天,便有幸参与了在利珠村举行的党员轮训工作,期间听取了利珠村冷红明书记的农村发展工作分享。这位被称为“草帽书记”的老党员,在几年的时间内就带领一穷二白的利珠村实现了经济翻三番的壮举。彼时,我不仅深深敬佩于这位村书记,也誓要为基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

随后,我被安排在了组织人事科,现在改名叫党群工作局,负责的第一件事就是新进人员的工资编制。如此严谨细致的工作,自己能胜任吗?在经历多次修改和科长、同事的咨询下,历时半个多月,终于完成了工资的审批。那段时间,乡镇与市组织部之间的来往成为我的“两点一线”生活,市政府的门卫大叔都纳闷了:“小伙子,你怎么又来了?”也是因为这件事,我也才真正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学校里跟着老师走的学徒了,任何工作都需要认真细致。

半年的时间,接触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工资编制审批到全盘接手,从开始的审稿校稿到后来的通讯稿、发言稿等报告撰写,从开始的整理办公室到后来的负责台账,从乡镇到农村,在业务水平突飞猛进的同时,对农村工作也渐渐地得心应手。当然,期间有被科长指出数据算错时的尴尬,有报告撰写多次仍不满意的心酸,有语言沟通不便的无助,也有村民不理解甚至指责谩骂的酸楚。而每次不顺心的时候,我都会在饭后去刘国钧故居走一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刘老提出“土纱救国”,自此,为了纺纱事业,他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终成一代纺织巨子。每次走在园中,看着大厅中端坐的国钧先生汉白玉雕雕像,都会被他深邃而有坚定的目光所折服。在先辈们遭受的艰难险阻面前,自己所遭遇的这些挫折仅仅是冰山一角,作为基层年轻干部,不经历点风吹浪打,又如何能够立于潮头?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半年的基层工作,使自己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而我深知,与生祠镇的不了情才刚刚开始,2021年,还有更多新不了情在等着我去邂逅。

(0)
上一篇 2021-01-11
下一篇 2021-0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