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四抓四化”筑牢党员教育基础桩

贵州省黔南州委组织部 徐健 翟清娇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党员教育相关条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四抓四化”全覆盖建强乡镇党校,固本培元,切实补齐党员教育培训短板,让广大基层党员在家门口就能“充电”“加油”。

抓制度保障,实现党校建设标准化。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出台《关于加强镇(乡、街道)党(工)委党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晰州、县、乡三级职能职责,按照“有组织机构、有场地设施、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的“六有”要求,切实推动乡镇党校建设。二是规范管理体系。科学规范建立党校运行、学员管理、教师工作、教学评估、跟踪问效等制度,明确乡镇党委对党校建设管理主体责任,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校长,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兼任常务副校长,扎实抓好日常工作。三是强化保障体系。因地制宜整合现有办公场地、硬软件设施等开展党校建设,把每个乡镇党校每年工作经费不少于10万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全州全覆盖建立建成109个镇(乡、街道)党校,并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

抓资源整合,实现师资力量均衡化。一是建立定向师资队伍。采取县级党校“一对一”帮促模式,明确县级党校对各乡镇党校建设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安排专职教师定点开展业务指导,帮助乡镇党校制定培训计划、承接培训班次、开发教学课程。二是建立稳定师资队伍。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要求,从县(市)党委讲师团、党校讲师、实用技术培训讲师、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等群体中择优选聘1600多名兼职讲师,组建稳定的师资队伍,满足各领域培训需求。三是建立本土师资队伍。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红色资源和实训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等资源,发挥本地“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特色讲师力量,丰富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增强教育培训吸引力和感染力。

抓分类分级,实现教育培训精准化。一是采取“三级联动”培训模式。实行州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乡镇党委兜底培训,分层分类对党员干部开展集中培训轮训,避免出现多头调训、重复培训、长期不训等现象,推动基层教育培训走深走实。二是采取“主体班次+集中学习”教学模式。结合基层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将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村“两委”干部、村(社区)基层党员等群体纳入乡镇党校主体班次培训对象,不定期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三是采取“课堂+现场+互联网”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把技术类、实践类培训办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小区楼宇等基层一线,增强培训实效性,并采取送教上门、远程连线等方式“面对面”培训,确保教育培训到户到人。

抓模式创新,实现教学课程多样化。一是创新“红色革命”课程。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借助本地红色资源,积极开发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教育课程,如借助时代楷模南仁东纪念馆资源,拍摄《天路》红色教育片,开发红色教育精品课程。二是创新“本土特色”课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培训对象特点,创新开设少数民族特色教学课程,如归兰水族乡党校结合水族文化特色,探索建立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基础的乡镇党校,开设有少数民族语言课程。三是创新“课堂+基地”课程。着力开发党员干部学习考察、理论教育、创业实践为一体的特色培训资源,如探索建立了黄丝江边新型农村综合体教育培训基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福泉“112”模式教学基地、凤山党员党性教育基地等,为基层党员提供了丰富的“充电”资源。

截至目前,黔南州109个乡镇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690余期,培训基层党员4.3万余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1900余人次、村“两委”干部7000余人次。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1-10
下一篇 2021-11-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