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多“问”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委组织部 徐珩

近日,与一位领导一同下乡调研。每到一处,该领导都会详细询问党员群众各种问题,在不停地问与答中掌握情况、剖析问题、寻找答案,最后取得实实在在的调研成效。该领导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让笔者佩服,也让笔者明白调查研究要多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现实中,一些干部调研时不想问、不会问,有的满足于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将调研变“视察”;有的只走“经典路线”,听取“精心汇报”,将调研变“调演”;还有的不讲方法、言语生硬,问不出个“所以然”,让调查研究跑了调、丢了魂、失了本。要让调研调出实情、研出实效,党员干部不妨练就调查研究“问”功夫,多疑问、反问、设问,确保问出真情况、解决真问题。

多“疑问”确保方向不偏。调研不是漫无目的地看点位、听汇报,要事先围绕调研目的想好几个“疑问句”,才能得到“带着问题下去,带着办法上来”的效果。该领导在调研时,喜欢随机与群众交谈,每次交谈时都会问几个事先准备的、有针对性的“疑问句”,诸如“你觉得党组织活动开展频繁吗”“你觉得到镇上办事方便吗”,从而确保调研方向不偏,这说明该领导在调研前是做足了准备工作的。“疑问句”折射着调研关注的方向和问题,调研者在调研前,不妨围绕调研内容,精心准备几个通俗易懂、好问好答的“疑问句”,遇到基层干部群众就多问一问、听一听,从而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

多“反问”确保深入细致。调研中看到的往往是表象,容易忽略事物的本质,如果不刨根问底,只能是得其表不得其里,无法找到症结所在。现实中,部分基层党员群众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会以一些敷衍的回答应对调研,此时,该领导便会以诸如“你认为有这样的问题吗”“有这样的可能吗”的反问句,步步深入、循序渐进、追根溯源,从而挖掘深层次的情况和问题。“反问”的次数影响着调研的深度,调研者不妨学会以“反问”打开群众“话匣子”,在不停地反问中“抽丝剥茧”、发现“蛛丝马迹”,把调研对象心里的话引出来,真正让调研走深、走实。

多“设问”确保研有实效。如果疑问、反问的对象是他人,那么设问的对象就是自己。完整的调研既要有调查,也要有研究,而研究就是不停设立问题、并自问自答的过程。现实中,有的调研者前期准备和调研过程都还算到位,也发现了实情和问题,但后续的调研成果转化却迟迟落不了地,造成调研“烂尾”,其重要原因便是没有用好“设问”。党员干部应多设立“这样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吗”“这样的政策能够顺利落实吗”此类问题,在不停地自我自答中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举措,把调研成果上升为刚性的制度规范和约束,并密切关注决策部署落地情况,及时修正调整、查漏补缺,提升决策部署的精准性,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1-12-20
下一篇 2021-12-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