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 别带“三种心态”下基层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医疗保障局 冯家豪

回望驻村以来的这些天,面对新鲜又陌生的环境,各种情绪萦绕心头,从满怀期待到心有落差,有过无所适从,也对未来感到过迷茫,翻开手边那本《梁家河》,细细品味,似乎从中找到了“答案”。对于选调生而言,驻村不仅意味着“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在基层中磨炼,在实践中成长。

克服“镀金”心态,做一名信念坚定的“老实人”。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从最初感到迷惘、彷徨,逐渐形成“要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指引着他走向未来。我们深知,从成为一名选调生的那天起,便选择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选择了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任外部因素如何变化,心中信念不应改变。驻村期间,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映入眼前,我们当积极调整心态,摒弃“优越感”,撇去“浮躁心”,倘若将驻村工作当作“镀金”或“跳板”,走马观花,又或是当作“组织任务”,应付了事,不仅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也背离了自己的初心。要站稳人民立场,树牢规矩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时常问一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莫有“客人”心态,做一名群众认可的“自家人”。那些年,青年习近平在艰苦生活的磨炼下过“五关”,实现从“北京娃”到“村里娃”的转变,同梁家河的村民结下了不老的情谊。“人民”二字,重若千钧,却又体现在细微之处。对于驻村选调生而言,不妨常说乡里土话、常走乡村小路、常去农家小院、常吃农家饭菜,在工作、生活上不搞特殊,努力缩小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感。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所急所盼挂在心间,在走村访户中察实情、听民声,了解群众想什么、难什么、盼什么,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和老百姓打交道时,要秉持“公道”心,不打折扣、耍小聪明。如此,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作“自家人”,和我们说贴心话、知心话,教给我们“土学问”。

勿怀“躺平”心态,做一名奋斗奉献的“追梦人”。梁家河自然条件恶劣,为改善村民生活,青年习近平敢想敢干,带领村民打坝修田、发展沼气、开办代销店和铁业社……如今的乡村,挑战与机遇并存,既是年轻干部“蹲苗”成长的沃土,也是有为干部大显身手的“练兵场”。对于选调生而言,要珍惜驻村机会,抓紧历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切不可在乡村“慢生活”中养成“躺平心态”。要鼓足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干劲,奔着难题去,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来几次“抓耳挠腮”,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在磨炼中积蓄能量。要不断涵养为民造福的初心,积极投入到农村建设、疫情防控、帮扶困难群众、乡村环境整治、森林防火等工作中,多为群众做成几件实事,在奉献中体现自我价值。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1-13
下一篇 2022-01-13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