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才”做好本土人才“寻”“养”“待”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区委组织部 于乐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因素,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汇聚人才,不仅要对外发力引进“高精尖”人才,更要激发内生动力,着力培育本土实用人才。近年来,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前提下,一些地方虽不断吸引、培养、使用优秀人才,但在人才引进方面,仍存在重“外”轻“内”,重“引”轻“培”的现象,导致“外才”引不来、留不下,“内才”看不着、用不好的尴尬局面。人才引育“好高骛远”“舍近求远”等做法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才视野,影响了人才发展,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应拓宽视野“寻”才,用好人才挖潜“探照灯”。引进人才、选拔人才,不仅要眼睛向“外”,还应目光向“内”、看深看细。在对外引才的同时更要注重“脚下挖掘”“本地采金”,把更多的“本土”人才挖掘出来,让“外来”“内生”的人才都能烁“真金”、现“真身”,形成“内外兼得”的人才工作良好局面。事实上,“就地取才”成本更少、稳定性更强,本土人才因“土生土长”而更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更愿意为家乡建设付出更多努力。因此,应眼睛向内,聚焦本土,投入更多精力在挖掘培养本土优秀人才上。应立足实际,更多在本地农业农村、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挖掘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让更多基层实用人才被发现、被重视,让更多人才在“家门口”成长成熟,绽放光彩。应针对本土人才实际状况和用人主体人才需求,分门别类建立“本地人才库”,激发主体活力,做好供需对接,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助力城乡快速发展。

应以人为本“养”才,善育躬耕基层“老黄牛”。坚持用才、爱才、重才的人才理念,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锻炼成长,让人才有位可为、有才可展。目前,很多长期在基层一线埋头苦干的优秀人才没有“编制”、待遇偏低、缺少机遇,很多基层岗位的实用人才“外流”“断档”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应合理调整基层人才选育留用的标准和措施,为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优秀人才“转身份”“正名分”,提升待遇、助力发展,增添基层实用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和信心,让本土人才“老黄牛”吃嫩草、养肥膘,为躬耕乡土扬鞭奋蹄。同时,也让想到基层“镀金”“捡功”的人无机可乘,从而更加稳定人才队伍。在着力构建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持续发力不断延伸基层人才成长服务链条,以人为本,用人所愿、用人所长,充分激发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本土人才“老黄牛”勤耕不辍,为基层创造更大价值。

应一视同仁“待”才,厚植金凤来栖“梧桐林”。无论是引进“外才”,还是培养“内才”,都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相比较,本土人才要求更低、归属感更强,因此,应让本土人才享受同等机遇和待遇,应全方位统筹好、公平公正落实好各类人才的选育留用,一视同仁把外引人才和本土人才同步培养好、使用好。种好梧桐木,引得金凤来。引凤栖梧,通过盘活本土人才资源,筑牢本土人才“摇篮”、人才“沃土”,以本土人才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增加外部人才吸引力,从而优化整体人才环境,壮大人才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积人才资本,贡献智慧力量。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2-01
下一篇 2022-02-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