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懂“补救史” 走好“发展路”

人们借助窗户补救了墙壁的透光透风性,又借助窗帘补救了窗户的遮蔽遮挡性,从墙壁到窗户再到窗帘,这一次又一次的“补救”让人们既能享受到阳光和微风,又能拥有自己的隐私和空间。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都因无法预知未来,而难免遭遇“不完美”,但正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才去“补救”,而通过“补救”让事物得到了发展。当懂得发展其实就是一部“补救史”后,我们便能行稳致远地走好“发展路”。

悟懂“补救史”,拒绝“等待主义”。不等万事俱备,不求一蹴而就,以干为先,以实为本,青年干部尤其是未到基层“打磨”过的青年干部,往往重分析轻行动,重理论轻实践,在干事创业的起始阶段明明做“足”了调查研究,但偏偏就是甩不开膀子、迈不开步子,总认为现实条件不足,总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作为行动拖延的说辞,殊不知,“东风”是靠自己借来的,现实条件是靠我们主动创造出来的。“补救史”告诉我们,许多事物是可以补救的,机会不是只有一次,因此我们不需要过于等待,可以“先干了再说”,更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当悟懂了“补救史”,我们就不会幻想着等到一切条件都具备且成熟后再开始行动,也不会幻想着在等到“东风”之后借助“风口”一蹴而就,而是会将一部分计划先付诸实践,投投石、探探路,以务实、成熟、稳重的想法积极行动。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正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对于伟大的工作任务,尤其是在没有先例与经验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以“补救”的发展眼光去干事创业。

悟懂“补救史”,拒绝“完美主义”。不困于狭隘,不苛责求全,转变视角,打破格局,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表明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也就是说“世事无完美”,生活总有“不如意”。但不少干部总会“拗不过自己”,无法接受“不完美”,常常因为一些挫折或失败而自我责备、自我否定,甚至会因为一些“不完美”而对他人苛责求全,不仅让他人难以为继,也让自己精疲力尽,最终让事情陷入了僵局,可以说“完美”并不完美,反而于人无益、于事无补。干部追求完美没有错,但应该要懂得事物的发展需要有个过程,只有接受了“不完美”,对事物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思想与认识,才能做出有效的成果,而非让自己钻入牛角尖,陷入死胡同。“补救史”告诉我们事物总归还是会有回旋余地的,不必过于执拗于那些既定事实或失败,而是应该想想如何补救,转变新视角才能打破旧格局,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迫害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发展因此而严重受挫,但中国共产党却未因此而止步,坚强理性地分析原因,寻找破局之路,最终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功走向了武装革命夺取中国政权的道路。

悟懂“补救史”,拒绝“僵化主义”。不滞于原步,不囿于原地,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补救史”让我们接受“不完美”,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满足于“不完美”,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追求“完美”。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补救”同样如此,“补救”并非只限于不好的事物,不好的事物可以通过补救变好,而好的事物也可以通过补救变得更好。从墙壁到窗户,从窗户到窗帘,窗户之后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新补救”了吗?当然不是,窗帘之后还有百叶门窗,还有窗帘膜……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悟懂“补救史”,我们就会懂得“补救”亦永无止境,我们的面前或许会是一道墙,看似无法前行,但我们的目光所及绝不应止于面前这道墙。不因阻碍而停止,不因困境而溜滞。只有不断地看向前方,不断地突破面前这道墙,我们才能不断地取得新成就。正如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从“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到“神舟五号”载人升空,从“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正是一次又一次不停止的“补救”才让我国航天事业有如今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悟懂“补救史”,掌握“发展史”,走好“发展路”,为中国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新力量与新智慧!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0)
上一篇 2022-03-14
下一篇 2022-03-14

你可能感兴趣的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