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新生 学姐有三则小事与你说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人民政府 谭梦妮

近日,省委组织部公示了今年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选调拟录用人选,作为一名工作已满三年的选调“老生”,每每看到新人来袭,总不禁感慨岁月如梭。细数这段时光,学姐有三则小事想分享给选调新生们。

第一则:初来乍到,我就收到了“小红包”

犹记那年,刚刚从“校门”迈进“村门”,书记和同事都对我这名“外来客”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而在这之中,一只名为跳蚤的“不速之客”偷偷潜入欢迎的队伍中,非常“客气”地给我的脚踝送来了20几个“小红包”,这份痒痒的“见面礼”让初来乍到的我彻夜难眠。后来,在习近平同志《我是黄土地的儿子》这篇文章中读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里,磨炼他的首要难关便是这奇痒难耐的“跳蚤关”,这让我对选调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不论是从城市到农村,还是从学校到社会,“融入环境、吃苦耐劳”是所有选调萌新踏入基层工作的第一步。面对陌生的环境、棘手的工作、难懂的语言,要以“闯五关斩六将”的劲头积极克服外在困难条件,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尽早投入工作状态,把满腔的青春热血播撒在基层一线、浸润在地头田间。

第二则:烈日当头,汗水很咸但西瓜很甜

穿上志愿绿马甲,载着满满一车的大米,我与同事一道去发放给村里的老人。高温难耐,汗水止不住地流。送到一户老夫妻俩家中,正赶上他们干完农活切西瓜,热情地招呼我去吃,我不好意思地连忙拒绝,哪想看着瘦瘦小小的老奶奶直接一把给我拽过去,“霸总”般塞了一块瓜“喝令”我吃。被老奶奶力气之大所震惊的我,赶紧咬了一口,“啊,真甜!”回村委会的路上,同事告诉我,村里老人常年干农活,力气完全不输我们这些“小年轻”,这也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选调生下村“蹲苗成长”,不仅是培养需要,更是要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重大问题,必须“深入群众、唯实唯干”,多沾田间的“泥土气”、多坐群众的“小板凳”,才能“察民情”“听民意”,做到“纾民困”“解民忧”。

第三则:午夜时分,“生孩子”是痛苦的,也是值得的

房间里,时针蹦蹦跳跳地指向“11”,一把桌椅、一盏台灯、一台电脑都表示着:今夜无眠。由于岗位的调整,我的工作内容从一线走到“屏幕前”,坐起了所谓的“冷板凳”,也就是写材料。“明主题——定方向——搭框架——扩内容——抠细节”,一套流程下来,天色已然破晓,电脑CPU爆满的同时,“孩子”也终于生出来了,左看看又看看,“孩子”生得“健健康康”,便是十分欣慰。可以说,写材料是所有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基本功底”“必经之路”,为了走得更稳、走得更好,必须破除“不想写”“不会写”“写不好”的畏难情绪,做到“沉心静气、精益求精”,充分发扬好“挤”和“钻”的精神,坚持学习原著原文、磨砺思想思维、精进文字文章,从而能够拿得起“金刚钻”,揽得了“瓷器活”,练出过硬的“笔杆子”。

“选调生”是一种光环,承载着更多更高的期待与要求;“选调生”也是一种责任,赋予了更大更重的使命和担当。唯有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才能更好地践行“选调”誓言,不负青春韶华。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1)
上一篇 2022-08-20
下一篇 2022-08-2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