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发力,击破失地农民再就业难题

中国广大农民千百年来耕作于田间地头,对于土地有着极强的依附关系,土地不仅是农民基本的生活来源,还是就业场所与各种生产、生活关系的纽带,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而在失地后,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城镇化,但短期内又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并享有城市居民应有的全部权利,所以他们既不是全然的农民也非完全的市民,成为游走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边缘人”,更有不少失地农民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只能依赖有限的征地补偿费“坐吃山空”。破解失地农民再就业难题,需要广大基层工作者精心谋划、全面发力,建立失地农民内在、自发的保障生存的动力机制,激发村民再就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维护失地农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培训启航,扶志扶智。一是要通过教育培训转变村民思想,引导村民树立学习意识、法律意识,摒弃散漫、安于现状等消极思想,增强创业致富、勤劳致富等积极就业意愿,引导村民向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二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创业辅导,有针对性地提高村民创业就业能力。根据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求职意向的不同,分层次分行业的强化辅导,精准针对本地失地农民的特征、创业的优劣势、就业的技能需求开展培训工作。三是培训内容要面向市场、突出重点、满足需求。要在培训课程确定前对所面对的创业方向和创业就业市场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可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包括家政、电脑基础操作、汽修、餐饮在内的等技能培训。亦或可尝试提前对接用工单位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既能够解决部分小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又能够提高培训后就业成功率,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四是培训方式要更加灵活,如现场指导、线上学习、实地走访学习等,同时可邀请成功创业、就业人员到村同村民分享,通过分享个人创业就业经历、心得与可操作性更强的创业就业经验,鼓舞村民创业就业信心、提高村民创业就业能力。最终形成参与“培训帮助就业、受益村民自发宣传、吸引村民广泛参训”的良性循环。

平台助航,精准对接。一是降低准入门槛,引导初创业村民尝试低资金门槛、低技术门槛、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投资创业,如餐饮、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服务业等。二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结合市场需求,依托交通要道、村周边大型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资源,鼓励村民发展物流运输、仓储等产业。三是搭建招聘平台,组织多形式招聘会,尤其是把握大型商贸体劳动力需求,组织村民向万邦市场等大型商贸体进行劳务输出。同时还要一端积极对接小微企业,了解企业招工需求,协助小微企业招工信息发布;一端及时联系村“两委”,统计村民求职需求,力争实现双向选择、双向受益,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农民增收。

政策护航,纾困解难。一是通过农村信用小额贷款、创业基金等方式,为失地农民再创业提供启动资金支持与融资帮助。二是设置专门人员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可以对失地农民的创业过程进行动态指导,第一时间发现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三是进一步强化有关政策宣传,让有想法、有需要的群众及时了解助企惠民有关政策,如大力宣传小额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调整为政府全额贴息等政策,帮助群众了解政策、用好政策。

(杨何一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杨何一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10269.html

(1)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