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应做到“四要四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看农民口袋里有多少钱,更要看农民的面貌。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提升农民精神面貌、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水平。”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和特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定改革信心,坚持综合施策,注重务实修养,认真落实“四要四不”,坚决打赢移风易俗攻坚战。

改变传统习俗必须抓到底,不可能一蹴而就。风俗习惯的变化自古就有。 《荀子·乐论》云:“乐,圣人所乐,能益民也,感人也,风俗也。故先王导之以礼乐,以和天下。”人们。”新中国的移风易俗活动起源于1952年的爱国运动,20世纪70年代扩大到改变旧风俗习惯。延续至今,主要表现新婚、简丧、孝亲爱亲等新的社会习俗。风俗习惯的变迁自古以来就在进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对移风易俗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要充分认识移风易俗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形式、新的方法。长效机制,以“敢于引领潮流”的创新意识,“一竿子插到底”的韧劲,使新文明风在广大农村生根发芽。

改变风俗习惯,要上面带头,不能只下不上。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党员、干部、公务员等干部在风尚转变中要坚持上述指导,树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和标准,坚持党员示威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吸引和广泛吸引群众。培育、选拔和推广新婚、简葬、孝敬老人等典型,提高“村级贤人”选拔评价能力,树立“村级贤人”。需要。建立“黑名单”,运用正面和负面模式,鼓励“先进”,鼓励“落后”,对有良好改变习惯记录的公众给予道德信用。将机制和信用积分与“抵押贷款”挂钩文明,以文明为保证”。追求“诚信”,让群众享受到真正的便利和实惠,享受到改变习惯、改革带来的好处。

改变风俗习惯,要注重引导,而不是简单说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想的体现。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线上线下全面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广泛调动群众主动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易记”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现群众身边的故事和变化,尽力塑造“文明导演”的形象。人人都称赞,歪曲庸俗的人人人都痛恨”。氛围好;要把移风易俗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变风俗俗,必须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十里风不同,百里风不同”。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要充分尊重风土人情,充分考虑群众的习惯和接受程度,切忌生搬硬套,在全市各地一刀切。只有适应当地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把风俗变革落到实处,打造具有桐城特色的文明新风。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民俗密切相关。为了精神家园,为了乡村振兴,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当树立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新风。

(福建省顺昌县洋墩乡人民政府 林祚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695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28878.html

(0)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 2023-07-04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