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大学”爆火后的思考

短短的一天时间可以建好一座大学吗?

2023年6月27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视频,称“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的343.4万考生一人拿出一千元,30多亿足够办一所综合大学,地点选在四省交界,争取一年内赶超清北。”

视频一经发出,便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的表示支持,有的提供建议,有的更是直接付诸了行动。于是乎,上午看到了想法,中午看到了方案,下午看到了校徽,晚上看到了宿舍。甚至于一所大学应有的要素,诸如校训、官网、校园卡、招生简章、录取通知书、学院架构等,都被设计了出来,更为神奇的是“诗圣”杜甫还被任命为山河大学校长。

就这样,仅耗时一天,山河大学诞生了。

表面看,“山河大学”的走红是一个玩笑,是一道热梗,是一次整活,是一群学子的自嘲与另一群学子的自嗨。但其也折射出了某些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

“山河大学”的爆火体现了人们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想象和期望,以及对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关注和思考。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流向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共同特点是教育资源欠缺,学生高考压力大,以人口大省同时也是经济大省的河南为例,四十几年来高校数量与招生数量都一直在增多,但河南至今还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985、211”高校体系中也仅有郑州大学一所211高校,没有一所985高校。

7月6日教育部对媒体有关山河大学的提问做出正式回应。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我们也关注到了关于山河大学的问题,面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新问题,教育部将围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的规模,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结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针对教育的细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

网友们讨论起筹建“山河大学”可以说是饱含热情、乐在其中。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只是一种有趣的想象和互动,更像一个游戏,没有过于当真。不过,它反映出了公众对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期待在不断增加,如何更好地布局高等教育资源满足大家的期待和需求,需要更加科学系统的规划、管理和投入,在实践中不妨多重视学生们的这种期待、热情和思考。

对此,高校教育方面,重点不在于增加学校专业数量,而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下的“升学难”“就业难”等痛点,聚焦产业、专业和职业的链接,找准课程体系分层与职业分类的匹配,搞好高水平校企的合作,在融合中寻求突破之道。

回头看“山河大学”,它是理想的,也是现实的,所反映的问题是个性的,也是共性的。教育部的正面回应说明了这些问题引起了关注,得到了重视,这是作为网友的我们乐于看到的。而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所谓的“山河大学”真的会实现。当然,可能不再是这个名字,不单单福泽山河四省的学子,而是真正把高等教育发展放在了国家层面、摆在了战略高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xlzzb,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4343.html

(0)
上一篇 2023-08-01
下一篇 2023-08-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