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 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底色

据了解,今年假期众多游客慕名前往江西大余矿山、湖南冷水江市等多地矿山打卡游玩,昔日黄沙漫漫、满目疮痍的矿区通过系统生态修复,已经变成了百姓争先向往的生态游园。

这得益于生态修复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让不少往日满目疮痍之地重披“绿装”,有的还成为“网红”景点,生态修复成效明显。然而,不少地方,是披着“生态修复”羊皮的狼,出现“生态修复”越修越差、旧债未还又添新账的乱象。

违规签订承包合同、背后瞒报数据、倒卖的背后,既有不法分子投机取巧,也有部分地方政府督察整改敷衍应对,失察失管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平较低,缺乏长期维护和管理,项目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些都造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叠加、负重前行。近期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明确,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需要地方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监管力度。应尽快建立起完善的“谁修复、谁受益”的生态保护制度体系,落实好主体责任,既要强化对所有者、承包商、监督者的统一管理,也要做到修复有计划、有监督、有验收。对生态修复时的形式主义行为,采取通报和曝光的手段;对以生态修复名义违法采矿、破坏土地、小修大破坏等行为,直接移交执法机构调查处理。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应不断创新求变,组建监督管网。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均发文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遥感、测绘、地质调查等技术手段,对生态修复项目实施进度、效果等进行监督管理。针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充分利用地面移动巡视、卫星监控、无人机监控等手段,构建“天地”一体化监测管网,提高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此外,地方政府也应该注意到,一些地区面临着生态修复压力大、资金投入不足,同时缺乏引入社会资本的有效政策,资金缺口巨大。从需求端看,我国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目前修复比例不足20%,而且越往后,面临的往往是修复难度大、体量大的矿山,修复成本更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资金投入、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综合施策,科学制定好政策,用好政策工具箱,鼓励地方科学、合理制定生态修复方案。

(太源畲族乡人民政府  周晓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铅山县太源畲族乡人民政府,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39801.html

(1)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 2023-08-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