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2023年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中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因此学习和掌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能够提升文化自信,对于年轻干部尤为重要。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始终没有中断、连续发展五千多年的文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华文明不容易受到外族入侵具有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稳定的空间规模使得中华文明的生长具有了保障。 漫长的文化演进,构筑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认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鲜明地体现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思想的发展中。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等都是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创新,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变则通”的创新思想。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统一性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的合奏曲,也是中华文明的大基调。公元前221年,秦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奠定了维持中国统一的文化与制度基础。而《大学》中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种家国一体的情怀是认同中华文明、维护中华文明的一种强烈表达。不论是制度还是文化,中华文明的统一性都始终在千年的更迭中,影响着各个时代的炎黄子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林则徐曾写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对联,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论是丝绸之路、作为当时世界中心的唐朝、宋元时期的番客番舶,中华文明都在一次次与世界的交往中,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在各民族的交往中,同样体现了突出的包容性。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带来了国家强盛,而国家强盛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休戚与共,这是千百年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得出的基本结论。正是这种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中华文明兼容并包的特点,也成就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自古有着 “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原则,有着“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社会理想,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对外交往从来都不是剥削与掠夺。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发展五项原则”成为了我国外交的主旋律。面对局部动荡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 争取和维护和平,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国始终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去争取和维护和平。

(龙岩市永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赖晓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凡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41770.html

(22)
上一篇 2023-09-10
下一篇 2023-09-1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